30出头的陈先生躺在病床上,他刚刚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几天前陈先生在公司通宵加班,凌晨时,陈先生突发胸闷,呼吸急促,瘫倒在了椅子上。
公司同事见状立即拨打120,并进行胸外按压。
医护人员赶来后,发现陈先生已经神志不清,颈动脉未触及并且停止了心跳和呼吸。
急救医生立刻接手救治,上除颤仪检测心律,患者已经出现室颤。医生随即进行除颤,调焦、充电、放电等,终于在2分钟后,显示仪显示陈先生出现了窦性心律,还恢复了脉搏和呼吸。
陈先生被送往市人民医院继续救治,昏迷三天才苏醒,现已恢复意识。
一、美国研究:睡不好,患心脏病风险增加141%
心脏出现问题,听起来就很可怕。然而你知道不好好睡觉,与心脏病之间也有关系吗?
《科学报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平均年龄53岁的6820名美国成年人的睡眠数据,发现睡眠质量不好有损心脏健康,使罹患心脏病的几率增加141%。
该研究首次证明了中年人更危险。
研究在633位中老年人的手腕上佩戴一个活动记录仪的研究设备,并关注被研究者的规律性、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多个方面的睡眠健康情况。结合被研究者的心脏病史、睡眠特征以及研究设备提供的数据,发现睡眠健康问题增加,罹患心脏病的风险随之增加。
二、俗话说耳朵有折痕,是有心脏病?
谈到心脏病,之前有一种说法:耳朵有折痕,意味有冠心病?
听起来像空穴来风,其实并非如此。
耳朵有折痕预示冠心病的说法源于Frank ST学者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Frank通过观察20个耳朵有折痕的受试者,发现有19人存在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疾病诱因。
虽然国外很多研究也表明耳朵有折痕的人群罹患冠心病的几率更高,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曾伟杰表示,耳朵有折痕和冠心病有一定相关性,但不是仅有的标准,不能推断耳朵有折痕的人一定有冠心病,否则容易出现误诊率。
导致耳朵有折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大的原因是年龄,其次是性别,一般而言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此外还与许多非心血管疾病有关,例如睡觉姿势、炎症、水肿、氧化应激等。
三、5个表现,或是心脏的报警信号
心脏病作为一种高发疾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早发现早预防很有必要。心脏病发作前,身体大都会发出报警信号。
呼吸短促是发生心脏性疾病的一大信号,心脏出现问题后会变得虚弱,从而导致血液缺氧引起呼吸困难。另外。如果出现莫名的肩颈臂痛,要警惕心脏缺血,一旦心脏缺血便会通过神经传递将疼痛信号反映在脖子、肩膀、手臂等水平相同的脊髓段范围。疼痛发作特点是痛感会转移,或者今天还痛,但是第二天又不痛了。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1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关怀敏表示,还有一种不典型症状是牙疼。通常牙疼会持续三分钟左右消失,比如骑车的时候出现牙疼,不骑车就不疼,一周内反复出现很可能是出现心脏疾病。
对于肥胖、三高但平常没有出现上腹部不适的人群,如果出现胃部不适要高度注意,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疾病发生时有时候表现之一是胃部有烧灼感。
无诱因的心跳加剧也与心脏性疾病有关,持续时间在1-10min之间,如果经常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饱餐后莫名出现心跳加剧的情况,要注意心梗的危险。
四、中老年人要护心,做好4点
心血管疾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中老年人想保护心脏,建议做好以下4点。
1.“六个少吃”
美国预防心脏病发布的《实用、循证的营养改良方法,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美国预防心脏病学会临床实践声明》提出建议:
少吃加工肉类、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盐以及精制碳水化合物等六种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疾病好的饮食方案是多吃蔬菜水果、豆类、坚果、植物蛋白等食物。
2.控制体重
肥胖和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危因素,有效的减肥以及管理体重能一定程度上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展。为了避免心血管疾病,建议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体重。
3.适当运动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芳表示,适当运动可以减少动脉发生硬化的风险、减缓血管衰老、有利于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完整。
每周可以进行3次以上不低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例如慢跑、游泳、快走等。运动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疼痛、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停止运动并就医治疗。
4.学会喝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陶蓉表示,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及时喝水,这样可以减少因血液黏度增加、血液流动缓慢,增加的血栓风险。
喝水虽然很简单,但也要注意正确的喝水方式。喝水不能大口喝冰镇凉水,以免可能刺激血管导致其收缩。建议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这样可以有降低血黏度,避免发生心脑血管等意外事件。
心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现异常的表现,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常见临床类型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假性失眠。
详细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与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两种主要形式。而在美国的DSM-5诊断与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惊恐发作、广泛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等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等。
详细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的患病率为3.1‰。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报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占精神科门诊患者的21.2%,占神经症的70.6%。对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报告占神经症的27.8%,提示本病患病率较高。女性多见。
详细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2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