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

大家都被“8小时睡眠论”忽悠了?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半夜三更,老刘又醒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再一次睁眼到天亮。这个症状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老刘几乎崩溃。

67岁的老刘,曾是一名老师,也是多个班级的班主任,那时工作忙到马不停蹄,晚上一夜好梦。然而退休后,他的睡眠反而越来越差。

但他是一名“8小时睡眠论”的坚信者,退休后为了养生,每天都会精准计算自己的睡眠时间,即便常常失眠或是半夜3—4点就醒来,他也会硬逼着自己睡足8小时。

但近一个多月,他发现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怎么都难以入睡,自己睡不够8小时,开始出现烦躁的心理,导致自己脾气变得暴躁,人也总是无精打采。

很多人睡得晚,起得早,并不是他们不想睡,而是他们真得睡不着。对于他们来说“睡满8小时”简直是一种奢望。

但是,睡眠的好坏,真得是按时间计算吗?

一、别被“8小时睡眠论”给忽悠了

“睡眠8小时”的理论其实并不是根据研究所计算的,其早期是源于西方“8小时工作制”的概念。

当时《资本论》中提到,工人每天超时工作,严重剥夺了睡眠,造成事故频发,于是当时的工人们打出来了“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的口号。这属于“拍脑袋”想法,并非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

英国广播公司就曾就睡眠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在如今的狩猎部落(与我们祖先相似的环境和状态),人均睡眠时间为平均6.5小时。

而根据我国的古代文献记载,古人的睡眠也是约6小时左右,可见,睡满8小时,一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前英国睡眠协会会长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在其著有的《睡眠革命》一书也提出,一味追求8小时睡眠,反而会让人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二、为啥不少老年人会有睡眠问题?

人们普遍认为“人越老,觉越少”。睡眠障碍在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老年人睡眠障碍率高达60%。

是什么影响到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1、睡眠打断

老年人睡眠会长期处于浅睡眠状态,容易被打断,或是因为泌尿功能下降,夜尿频繁,又或是听到细微声音,就被惊醒,也可能是做梦过多,容易被扰乱精神状态。

2、睡眠紊乱

伴随着年龄增长,体内褪黑素分减少,人的失眠模式也会有所改变,不少老年人生物钟提前,9点左右就会犯困,而到了半夜3—4点又会醒来。

3、入睡困难

老年人已经退休,不需要什么体力活动,身体消耗不大,不容易感觉到疲劳,而且不少老年人有午睡习惯,日间睡太饱,晚上就会难以入睡。

4、疾病

疾病也会影响老年人入睡,老年人免疫力下降,身体器官逐渐退化,容易遭受各种疾病侵袭,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偏头痛等,或是服用一些药物,影响到身体内分泌情况,都会导致失眠。

三、50岁后,至佳睡觉时间是多少?

若8小时的睡眠论并不科学,那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到底睡多久才合适?

人的睡眠周期分两个时相,成为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由浅入深,相互交替,交替一次为一个睡眠周期,循环往复。一般成年人每晚会有4—5个睡眠周期,一个周期持续90—110分钟。

长期睡不够,不仅会影响情绪,还会诱发各种疾病。当身体睡眠节律被打破,就会导致内分泌发生紊乱,从而影响范围波及全身,如体重改变、头痛、抑郁、焦虑、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甚至是癌症、过早死亡等。

那么,正确的睡眠时间是多久呢?

根据英国睡眠协会推荐:18—65岁的成年人为7—9小时,65岁以上为7—8小时。

而对于未成年人,睡眠时间相对延长。

0—12个月的小婴儿为14—15小时;

1—3岁的幼儿为12—14小时;

3—6岁儿童为10—12小时;

7—12岁为10—11小时;

12~18岁青少年为8—9小时;

因此,50岁后,保持在7-9小时范围内都属于正常,睡不够8小时,也无需过分担心。

值得提醒的是,睡眠时间并非越多越好,过长的睡眠也会提升罹患疾病的风险。欧洲心脏杂志一项纳入11.6万多人的研究也表明,每天睡眠6—8小时的人死亡率至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也至低。

四、上了年纪后总是失眠睡不好?教你4个小妙招

睡眠与老年人健康紧密相关,当出现入睡困难时,应如何调整呢?

1.氛围很重要

一个适宜入睡的环境可以更快的帮助人进入睡眠状态,入睡时,卧室温度和适度应控制在22—25℃,湿度在50%—60%之间,卧室保持空气流畅,光线柔和,营造适合的睡眠氛围。

2.减少身体不适

对于患有疾病的老年人,应积极服药,及时缓解病情,也可以适度按摩,帮助入睡。若仰卧可能会造成呼吸不畅,应及时调整睡姿。

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若是午休时间太长,影响到晚上入睡,可以压缩午休时间。三餐饮食也不宜吃得太饱,导致消化不良,难以入睡。白天建议减少饮用浓茶、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影响睡眠。

4.合理借助药物

若通过物理无法改变睡眠质量,也可以借助药物,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助眠类药物,借助药物作用,帮助深度入眠。当然用药前,需咨询医生后再执行,谨遵医嘱,科学用药。

睡眠的好坏,并不是以8小时作为结论。不同体质、不同年龄,要求的睡眠时长也不一样,即便睡不足8小时,但第二天感觉到精神饱满,同样是睡眠质量高的证明。过于纠结睡眠时间,反而会造成焦虑,影响入睡。

热门推荐
常见睡眠健康的疾病
失眠症 失眠症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常见临床类型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假性失眠。

详细
焦虑症 焦虑症

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与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两种主要形式。而在美国的DSM-5诊断与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惊恐发作、广泛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等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等。

详细
多梦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的患病率为3.1‰。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报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占精神科门诊患者的21.2%,占神经症的70.6%。对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报告占神经症的27.8%,提示本病患病率较高。女性多见。

详细
嗜睡 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2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