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挺身而出的人千千万,包括李兰娟院士。年过七旬的她,一直奋斗在抗疫一线,每天从早忙到晚,甚至一天只睡3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李兰娟带领的团队近日研发出2款可有效抑制冠状病毒的药(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为解决新冠病毒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为研究成果鼓舞的同时,不少人也心疼地表示:李老真的是辛苦了!年轻人睡3个小时都不够,何况是70岁的李兰娟,而且还是连续3天,希望李老可以给自己放个假,好好休息一下,因为睡眠时间确实影响人的健康。
一、睡眠时间与寿命的关系找到了
医学界关于睡眠时间与死亡关系的研究一直没停止过,国外经过10多年的多项大样本研究得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是一致的。
由上述图表可见:睡眠时间在6.5-7.4h之间的人,死亡率是至低的;睡眠时间<4.4h或>9.5h的人,死亡率可翻倍提升。
但要注意的是,这是国外学者做的研究,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数据统计。西南医院神经内科胡俊博士表示,虽然这些大样本研究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意义,但这只是在统计学上的一种现象,医学意义还有待考察。
这些样本里,可能相当一部分人本身就有疾病或睡眠障碍,而这些都会影响到的统计结果。所以,只能说睡眠时间的长短对人的寿命确实有一定影响,但并没有直接的比例关系。因为寿命的长短,除了睡眠时间外,基因、身体素质等起到决定性作用。
总之,合理掌握睡眠时间以及提高睡眠质量,对我们的健康和寿命都是有利的。而睡不好,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都是很难受的。
二、睡着后你的器官在做什么
由上表可见,睡不好对各个器官的伤害都是很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避免可影响睡眠的坏习惯。
三、3个习惯堪称"睡眠杀手",难怪你睡不着觉
1、怕黑,要开着灯睡
不少人有开灯睡觉的习惯,觉得这样才有安全感,但其实这很影响睡眠质量。
灯光可抑制人体分泌褪黑素,而这种激素的分泌量与我们的睡眠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泌充足时,它可抑制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跳速度减慢,心脏得到休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促进睡眠。一旦分泌被抑制,可引起昼夜节律延迟,导致失眠。
所以,建议关灯睡觉,实在不行,可以弄一个微弱的小灯。
2、睡前玩手机
睡前玩手机,很容易因为手机内容引起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兴奋,让人变得精神,很容易失眠。此外,手机屏幕的光线(蓝光)可抑制体内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褪黑素一旦减少,可引起昼夜节律延迟,导致入睡困难。
长期睡前玩手机,可导致皮肤变差、视力下降、双眼视力失衡、颈椎反弓等问题。所以,建议睡前30分钟尽快不要玩手机,如果实在要玩,一定要控制时间。
3、半夜醒来忍不住看时间
半夜起来看手机,很容易对睡眠质量产生不好的影响。许多人看到自己一觉睡了4、5个小时,会感觉自己睡的挺好了,人容易因此满足、兴奋,导致再次入睡困难。而如果看到自己明明感觉睡了很久,可实际才一两个小时,又会很焦虑,进而影响睡眠。所以,半夜醒来建议是不要看时间,继续睡觉等待闹钟即可。
所以,想要有个好睡眠,上面3件事一定不要做哦!
四、强调: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为重要
重医附一院内分泌科李志富教授表示,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睡5、6个小时就感觉很精神,活力满满;而有的人可能睡7、8个小时才能保持旺盛精力。而前者的身体机能往往高于后者,死亡率在同等情况下也会更低。
所以,睡眠质量要比睡眠时间更为重要,医生建议不同年龄的人采取不同的睡眠时间。
上述是一般建议睡眠时间,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并不是一定要按照上述表格来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判断方法很简单,只要你可以很快睡着,而且醒来的时候,感觉很舒服,很精神,就说明你的睡眠质量还是比较好的,那就可以了,继续保持。
至于入睡的时间,建议控制在晚上9点~11点。这个阶段,人体精力下降,反应迟缓,思维减慢,利于人们转入慢波睡眠。睡觉时间建议不要超过晚上11点,这是至后的底线。经常超过这个点睡觉的人,更容易发生睡眠障碍,导致身体机能紊乱、衰老和一些疾病,尽管你暂时察觉不到。
睡眠与健康、长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大家要注意合理掌控自己的睡眠时间,避免一些影响入眠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免熬夜,这样才可以更健康,更长寿!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常见临床类型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假性失眠。
详细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与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两种主要形式。而在美国的DSM-5诊断与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惊恐发作、广泛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等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等。
详细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的患病率为3.1‰。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报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占精神科门诊患者的21.2%,占神经症的70.6%。对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报告占神经症的27.8%,提示本病患病率较高。女性多见。
详细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2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