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时间表出炉:3岁~65岁,睡多久、怎么睡,斯坦福教授告诉你
睡眠时间表出炉:3岁~65岁,睡多久、怎么睡,斯坦福教授告诉你
睡眠时间表出炉:3岁~65岁,睡多久、怎么睡,斯坦福教授告诉你
睡眠时间表出炉:3岁~65岁,睡多久、怎么睡,斯坦福教授告诉你
睡眠时间表出炉:3岁~65岁,睡多久、怎么睡,斯坦福教授告诉你
睡眠时间表出炉:3岁~65岁,睡多久、怎么睡,斯坦福教授告诉你
/

睡眠时间表出炉:3岁~65岁,睡多久、怎么睡,斯坦福教授告诉你

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常来说,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6-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精神无法集中、记忆力衰退、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猝死。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深度睡眠时间越长的人,寿命越长。

研究人员对2600多名平均年龄76岁的男性进行了12年的随访,同时还收集了近1400名平均年龄52岁的男女参试者数据,数据随访时间为21年。对比之后发现,深度睡眠时间较短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都比深度睡眠时间较长的人高。

其中,每减少5%的深度睡眠的时间,中老年人的早死率就会增加13%-17%。

一、睡眠障碍困扰着越来越多国人

“昨晚睡得好吗?”成为了现代打招呼的一句口头语。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睡眠障碍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喜临门中国睡眠指数报告》显示,近年我国人均睡眠时长只有6.92小时,比2013年减少了1.58个小时。入睡时间通常超过2点,比2013年晚了2个小时。同时,拥有深度睡眠的人不足1/3。

此外,经常失眠的人数大幅增长,从24.9%上涨至36.1%,尤其是90后,一跃成为失眠人数增长至快的年龄层。

二、长期睡不够,这些危害找上门

想解决睡不够的问题,首先要知道睡眠时间的标准。

每个年龄段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按照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建议:

学龄前儿童(3~5岁)每天睡10~13 小时;

学龄儿童(6~13岁)每天睡9~11 小时;

青少年(14~17岁)每天睡8~10 小时;

年轻人(18~25岁)每天睡7~9 小时;

成年人(26~64岁)每天睡7~9 小时;

老年人(65岁以上)每天睡7~8 小时。

假如长期睡眠不足,你是不是感觉黑眼圈出来了,人也变丑了,每天精神不振,频繁打瞌睡,根本无法集中精神学习和工作?其实,这些都只是情况比较轻的。长期睡不够,这几个危害就会找上门来。

第1,对于婴幼儿来说,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认知发育水平,导致比同龄人发育迟缓;

第二,对于老年人来说,长期睡眠不足会提高老年痴呆的风险,同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第三,对于成年人来说,长期睡眠不足容易引起超重、肥胖,导致内分泌失调,使心脏、肝脏、肠胃等器官和组织受损,引起肠胃不适,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乳腺癌、结肠癌等疾病风险。

总而言之,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影响寿命。

三、斯坦福大学提出“黄金90分钟”法则

总而言之,长期睡眠不足百害而无一利。为此,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科教授、睡眠生物规律研究所所长西野精治写的《斯坦福高效睡眠法》这本书中提到了“黄金90分钟法则”。

图: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西野精治认为,睡眠质量取决于睡眠初期的90分钟,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黄金90分钟,就能拥有规律的深度睡眠,培养至强大脑和体魄。

四、如何保证90分钟的深度睡眠

书中表示,保证90分钟的深度睡眠,形成习惯之后,睡眠就会变得有规律。因此,把握好黄金90分钟,需要做到选择与体重相对应的卧具,体重越重的人,应该选择越硬的卧具。同时,睡前不要大量饮酒,酒精会让睡眠变浅,降低睡眠质量。

此外,还要记住睡眠的5大使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整理记忆,并让其扎根于脑中;调节激素平衡;提高免疫力,远离疾病;排除大脑中的废弃物。

还要注意一点,如果睡前出现过敏等不适症状,需要先改善症状,再进入深度睡眠,否则会影响大脑中代谢物的排出,损伤大脑,并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具体来说,要想保证90分钟的深度睡眠,就要做到:

感觉身体有睡意之后,就要马上睡;

有意识地练习用鼻子呼气吸气的腹式呼吸,避免睡眠过程中出现用嘴呼吸的情况,影响睡眠质量;

规律地睡眠,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起床,让身体适应生物钟的规律;

睡前90分钟洗澡,让体温下降,缩小与体表之间的温度差距,更容易入睡;

睡前可以做一些舒缓运动,有效提高体温,但切忌运动过度,以免造成神经过于兴奋,干扰大脑,导致难以入睡。

减少睡前玩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习惯在睡前长时间玩手机。研究显示,长时间使用手机影响睡眠,造成恶性循环。

如今,“吃好喝好睡好”的人被称为“三好学生”,这样的人身体更健康,也更长寿。与吃好喝好比起来,睡好似乎更难。因此,我们要积极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身体免疫力,才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热门推荐
常见睡眠健康的疾病
失眠症 失眠症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常见临床类型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假性失眠。

详细
焦虑症 焦虑症

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与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两种主要形式。而在美国的DSM-5诊断与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惊恐发作、广泛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等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等。

详细
多梦 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的患病率为3.1‰。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报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占精神科门诊患者的21.2%,占神经症的70.6%。对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报告占神经症的27.8%,提示本病患病率较高。女性多见。

详细
嗜睡 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2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