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已经成为了不少上班族的定律了,所以国人大多有午休的习惯,甚至我国还被国外媒体称为“午睡帝国”。
而对于午睡,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午觉是一个很重要的加油站。我每天都会午睡,不用多,30分钟就行,这样才能打起精神应对下午忙碌的工作,这是一个好习惯。”
但近几年来,关于午睡的研究不少,有些研究发现午睡过多反而会伤身,真的假的?午睡到底好不好呢?是有利健康还是伤身呢?
一、午睡过于频繁,中风风险或升高24%
不少人都有午睡的情况,那午睡到底是有利健康还是伤身呢?
为了了解“午睡频率与高血压或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由王锷教授领衔,共纳入了50万名中老年(40-69岁)志愿者参与实验分析,采取孟德尔随机化方法。
经过随访11.16年后,发现:与不午睡相比,午睡频率增加,原发性高血压、中风的发病风险明显提升,分别为12%、24%。该结论已刊登于《Hypertension》上。
该研究结论一出,立即引起了大众的热议,这是不是意味着,频繁午睡会有害且伤身吗?
对此,睡眠专家、AHA协会的Michael A. Grandner博士表示:“其实,真正有害的不一定的午睡本身。但是如果频繁午睡,意味着此人的夜间睡眠质量往往不佳,而长期夜间睡不好,可提升体内的茶酚胺水平,进而升高血压。”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只分析了午睡频率,但没有观察睡眠时长,而且是自我报告得出的结论,想要量化是比较难的。
所以,想要证实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论证。
二、长期午睡的人相比不午睡的,身体能收获什么?
总的来说,适度的午睡对身体带来的益处不是一点半点,那长期下来,经常午睡的人和不午睡的人,会有什么区别呢?
1、提高记忆力
人在午休时,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因受到保护,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帮助大脑有效“充电”,提高记忆力。
2、保护心脏
一项涉及24000人的研究显示:习惯午睡的人因心脏病死亡的风险,比很少午睡的人低了40%。
3、缓解眼睛疲劳
用眼过度,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而午睡时的“闭目”,则可以让眼球睫状肌得到休息,同时泪腺也开始分泌泪水,滋润干涩的眼球,从而缓解眼睛疲劳。
4、增强免疫功能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一项研究显示:适当午睡可以一定程度上修补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
5、修复皮肤
睡眠状态下,皮肤的新陈代谢为旺盛,所以午睡时,血液可以充分到达皮肤,为皮肤提供营养,促进皮肤修复。
可见,适当午睡,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那午睡有“更佳时间”吗?
美国哈弗大学科学家莎拉·梅德尼克找到了午睡不同时长的好处,睡2-5分钟,可减轻身体的疲惫感;睡5-20分钟,下午精力会更旺盛,学习与工作效率提升;睡20-30分钟,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张骏副教授则建议:午睡时间不追求长,控制在20分钟左右即可。
三、2种错误的午睡,或会让你越睡越累
午睡,也是有讲究的,错误的午睡方式,会让你越睡越累。
一是午睡的时间太久
这样会延长脑组织毛细血管的关闭时间,减慢机体代谢的速度,致使人睡醒后,反而感觉疲惫,浑身难受;
二是吃完午后立即午睡
饱腹后,血液主要集中在胃部,其它器官血供相对减少,此时立即午睡,休息的效果并不好,醒后反而更累。
而且,并非人人都适合午睡,比如:失眠、血压偏低、体重超标20%(按肥胖指数计算的百分比)、血液循环系统可能存在严重障碍、年龄超60岁等人群。
如果一定要午睡的话,要注意控制午睡时间。
午睡时,还有一点大家也要注意,那就是姿势——更佳睡姿为卧位,侧卧、平卧都可以,这种睡姿可以更好的放松全身,更快入睡,睡眠质量高。
尽量避免趴着午睡,这种睡姿不仅压迫眼睛,造成视物模糊,还会挤压肠胃,引发消化不良、肠胀气等不适。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买个松软颈枕,避免对面部的直接压迫。
坐着午睡也不推荐,容易落枕,时间久了,还可能提升颈椎病的发病风险。若一定要选择这种方式的话,可以考虑佩戴环形颈椎枕,可减少对颈椎的伤害。
总结:适当午睡,对健康有益,但前提是要掌握正确的午睡方法,包括时间、睡姿等,这样才可以在健康的基础上让身体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
参考资料:
[1]《50万人研究表明:午睡过多,会增加高血压、中风风险》.生物谷. 2022-08-08
[2]《频繁午睡,中风来找!中南湘雅团队调查36万人发现:经常午睡,中风风险升高24%》.梅斯医学.2022-08-01
[3]《怎样午睡高效?哪些人不适合午睡?》.邵逸夫医院 .2022-03-25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常见临床类型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假性失眠。
详细焦虑症(anxiety neurosis)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以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临床一般分为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与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两种主要形式。而在美国的DSM-5诊断与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惧)、惊恐发作、广泛焦虑障碍、广场恐惧等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和选择性缄默症等。
详细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又称心境恶劣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情症状,生活不受严重影响。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本病的患病率为3.1‰。据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报告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占精神科门诊患者的21.2%,占神经症的70.6%。对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报告占神经症的27.8%,提示本病患病率较高。女性多见。
详细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 神经症是常见病,患病率相当高。WHO根据各国和调查资料推算:人口中的5%~8%有神经症或人格障碍,是重性精神病的5倍。西方国家的患病率10‰~20‰,我国为13‰~22‰。神经症也是门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