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越来越多人了解到抑郁症不是矫情表现,它是一种常见的、需要引起重视的精神疾病。大家认识了抑郁症是好事,可以引起对疾病的重视,但是问题来了!一些错误的科普、言论也随之进入人们脑海中,比如,自己看“励志”书籍治疗,不愿去医院看医生等。
这种做法往往会耽误病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抑郁症的常见误区。
大家好我是主播雨西,这里是39健康真相了,每天为你一针见血的粉碎生活中的健康谣言,播种有趣好玩的健康知识。
感觉自己情绪抑郁,第1反应是什么?大部分人都会上网搜资料,然后通过网络上的一些测试方法来进行诊断。甚至社交平台上的一些信息流广告,还会引导你去测试。
实际上,很多精神科医生经过了五年本科、三年硕士、三年博士、临床训练,才成为一个合格的精神科医生。即使体检时的压力测试也只能作为辅助诊断,所有患者自评的心理测量技术都是辅助,只能起到筛查作用,但不能起到诊断的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精神检查。
精神检查是靠受过专业训练的精神科医生,通过与患者进行言语性交流、观察,分析症状之间的相互关联,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诊断鉴别等,确定疾病类型。
如果总感到心境低落或兴趣丧失,精力体力下降,疲乏无力;脑力下降,记忆力和注意力不如从前,头脑像生了锈的机器;没有自信,自责自罪,悲观厌世,严重者甚至出现自伤,建议去看精神科医生,让专业医生帮助诊断是否属于疾病状态。
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比较高,但就诊治疗率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其中的原因一方面与病耻感有关,患病后不愿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怕被他人知道,另一方面与患者、家属对抑郁症和疾病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抑郁症是“想得多、小心眼、矫情”等。这种情况极其不利于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还是那句话,怀疑自己有焦虑、抑郁问题,首先应该去看精神科医生,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能区分出是疾病状态和非疾病状态。
如果属于抑郁症,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如果属于非疾病状态,那就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或者自我调节。
说到治疗方面,很多抑郁症患者对吃药这事特别抵抗,其实,不管轻和重的抑郁症,药物治疗是基础性治疗,轻一些的就想用其他的方法,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在用药方面,所有的抗抑郁药都能改善抑郁情绪,但每种药物之间又存在区别,医生会针对不同患者选择不同药品,所以,患上抑郁症,千万不要抵抗服药。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而现实中,大部分人确实会出现自行好转的现象,但这恰恰时抑郁症的特点——迷惑性。
所有情绪障碍发作都有一个自限性特点,它有可能自发缓解,特别是在疾病早期,它往往会自发缓解。患者常认为,不去关注它,也能康复。
医学讲究证据,通过研究庞大的人群,从中得到结论,并且这个结论可重复,才可推行。个体经验是循证证据中的低级,拿个体经验,就向好几千万的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去推广,这种方法不科学。
重要的是,自发缓解的患者,往往还会再复发,并且发作频率加快,发作时间加长。如果在第1次发作时,能够科学地处理它,也许就没有下一次了。
提醒大家,抑郁症、精神障碍,这类重性精神障碍,不能去淡化它,把它想成简单的心理问题,如果问题这么简单,抑郁症的发病率及相关轻生率也不会一直居高不下了。
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希望每一位在黑暗中的抑郁症患者,都会选择让专业医生帮TA在黑暗中点一盏希望之灯。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以及言语动作增多为典型症状。
详细强迫性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强迫症,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obsession)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意识到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思想,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力求减轻内心焦虑的结果。
详细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组精神病,美国六个区的调查资料显示,其年发病率为0.43‰~0.69‰,15岁以上为0.30‰~1.20‰(Babigian,1975),我国部分地区为0.09‰,根据国际精神分裂症试点调查(IPSS)资料,18个国家的20个中心,历时20多年调查3000多人的调查报告,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年发病率在0.2‰~0.6‰之间,平均 0.3‰(Shinfuku,1992)。
详细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病态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后来一些学者发现病态人格的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人格,从而又出现了病态人格的狭义的概念,专指反社会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代替广义的病态人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