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国网民网络依赖综合征状况
一、网民对网络依赖综合征的看法
您认为自己是否有“网瘾”?23.5%的网民认为自己的确有;76.5%的网民认为自己并没有网瘾。
曾经有新闻报道说“网络成瘾被定义为精神病”,引起了网民们的一阵哗然。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何日辉指出,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网络成瘾是精神疾病,而不是精神病,在普通人眼里,精神病被狭义地定义为精神分裂症,而专业人士所称的精神疾病含义广泛,比如多动症、酗酒、强迫症、抑郁症等,都统称为精神疾病,差一个字,于是引起了误解,这也说明大家对网络成瘾的了解并不足够。他认为,如果能把它归类为成瘾性疾病,则更容易被接受。
二、网民脱离网络的表现
调查显示,48%的网民在脱离网络1-2天后,会躁动不安;也有35.5%的网民认为自己脱离网络半天,便会躁动不安;有10.5%的网民认为无所谓,脱不脱离网络自己也没什么感觉。
三、网络依赖综合征的判断指标
对于网络依赖综合征的判断,调查显示,48.3%的网民承认自己因上网而耽误了学习或者工作;43.6%的网民下线后会继续想象上网的情形;有32.4%的网民用上网解脱痛苦;16.4%的网民因长时间上网导致睡眠节奏紊乱;也有36.4%的网民认为自己并没有上述情况。
一直以来,青少年网络成瘾总是受到特别多的关注,23.5%的网民认为自己有网瘾,那么网络成瘾,是否有界定的标准?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何日辉认为,要判断网络成瘾,首先要肯定网络成瘾的确存在,是不能忽略的社会现实。而一部分人网络使用不当时,会有很多症状,比如不能上网则脾气暴躁、抑制不了自己的上网冲动等,实际上这就是成瘾的表现。但在世界范围内,判断网络成瘾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者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他认为,要判断真正的网络成瘾,有两条核心,一是当事人沉迷网络,明确地影响了其社会功能,比如导致其上学、工作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无法履行;二是当事人明知道这种行为对自己是有害的,但却无法自控,明确知道自己不应该沉迷网络,知道这种行为有害,有明确的认知和意识,但却控制不住上网冲动。有这两条,基本能判断网络成瘾。
对于网络成瘾的治疗,何日辉认为,要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对于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疾病的说法,他更愿意说是一种心理疾病,首先要找出网络成瘾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要知道,成瘾只是表象,背后是青少年心理存在的问题,而心理出问题的背后又是社会、家庭问题造成,所以要治疗成瘾,必须综合干预:一方面对成瘾者本人进行心理治疗;第二要进行家庭治疗,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重建家庭系统;三是建议微环境干预,也就是同伴综合干预,网瘾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团体的网络游戏,光治疗一个人效果比较差,如果能针对团体一起治疗,效果会较好,但难度较大。
至于药物治疗,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但药物并非是一定的,最核心的仍然是心理治疗,而治疗效果好与不好,在于是否专业与全面。何日辉主任一再提醒:网络成瘾治疗,一定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