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脊髓灰质炎十年之后:脊灰灭活疫苗上路

2010-7-8        

  中国路线图

  然而,据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政府在考虑引进任何一类疫苗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其效果,也要借此推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国内还不能生产IPV,所以估计不会把外国生产的这种疫苗纳入到义务接种范畴,”这位人士告诉《科学新闻》。

  “昆明生物所在研发一种IPV,如果它能成功上市,也许同样可以把外国公司的疫苗纳入到(政府买单的)计划免疫。”她说。

  她说到的昆明生物所研发的IPV,正是该所科研处长姜莉提到的刚刚完成二期临床试验的脊灰灭活疫苗。然而,这支疫苗使用的毒株,正是用于生产OPV的毒性较弱的Sabin株,全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开发基于Sabin株的灭活疫苗的先例。

  “Sabin株毒性较弱,用作疫苗可能无法达到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前述业内人士说。“日本已经尝试过用Sabin株来开发灭活疫苗,但是迄今仍然没有成功,原因可能正在于此。”

  但是姜莉解释,Sabin株毒性较弱并不意味着其免疫保护性一定会弱。通过良好的工艺设计,仍然可以让这个类型的灭活疫苗具有足够的保护力。“从现在的实验数据来看,Sabin株的保护效果并不差。”

  “不是我们无法用Salk(现在脊灰灭活疫苗普遍使用的)来开发疫苗,而是如果用Salk株就需要建立P3实验室和相应的生产设施,这些价格都非常贵,如果应用这种路线,灭活疫苗的成本难以降到大家可以接受的地步。” 姜莉说。

  而对于日本已经开发了10年的基于Sabin株的灭活疫苗,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病毒二室的教授清水博幸(Hiroyuki Shimizu)表示,目前该项目并没有失败,而是还在几个药厂中进行研发。

  “由于传统的IPV与基于Sabin株的灭活疫苗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不同,疫苗生产企业需要根据临床前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结果来优化每种灭活疫苗抗原的含量。”清水博幸告诉《科学新闻》。

  基于Sabin株的灭活疫苗虽然比国际普遍使用的Salk株开发的灭活疫苗便宜一些,但是姜莉承认,即便如此,生产成本仍然是OPV的数倍。

  “我们的三期临床试验还没有引入商业投资的计划,还正在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姜莉说。

  在“十二五”(2011-201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大传染病研究布局中,除了原来的乙肝、结核病和艾滋病,又新增添了开发针对导致手足口病的EV71病毒的疫苗项目,但是至今尚没有任何信息显示灭活疫苗可能被列入重大专项中。

1 2 3 4 5 上一页下一页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