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正文

中国现有20万“渐冻人” 四肢不能动心智仍清晰

www.39.net  2010-1-14    

  发病多从上肢开始

  樊东升教授指出,起病主要有三个方面,最多见的就是60%—70%的患者是先从手的小肌肉萎缩开始的,病人通常是一些精细的小动作不灵活,如用钥匙开门、给轮胎打气时拔气门芯、插秧等;还有一种情况是从下肢开始,走路腿有点绊,容易摔跟头等逐渐向上发展;还有一小部分,直接就是从球部功能异常开始,言语不清楚,喝水发呛等,病人可能以为是急性喉炎。这三种形式中,以上肢发病多见,下肢其次,球部相对较少,但都将逐渐发展至全身肌肉受累。

  这个病比较独特之处是肌肉萎缩,失去行动能力的同时,90%以上的患者智力和情感没有任何变化,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这个病残酷的一点。因为人在糊涂的时候,痛苦也就减轻。

  “另外,该病从10多岁到80多岁都有,但大多数是55岁左右,当然也有早发性ALS在35岁之前起病,但是如果年龄过大或过小,应该充分考虑别的因素,鉴别诊断就要考虑得更多一些。”樊东升教授如是说。

  病情现状

  尚未引起国人重视

  “渐冻人”的发病与其他疾病不同的是,会出现双手手掌等部位的肌肉萎缩,逐渐向前臂、上臂发展,上肢肌肉有跳动感,走路呈“剪”步,四肢渐渐无力。虽然一开始肉体上没有太多的疼痛,但带给病人更多的是一种巨大的恐惧……随着疾病的进程,肌肉萎缩,四肢越来越细,进一步发展直至全身瘫痪、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衰竭。这种渐进的过程,是病人可以感觉得到的。“从第一次有感觉到完全动不了,大概为3—5年的时间。”樊东升教授沉重地说。

  由于“渐冻人症”的早期症状表现为疲劳、肌肉无力、说话不清以及吞咽困难等等,但这一系列征象经常被医生误诊为其他的疾病,因此,早期的“渐冻人”在向医生抱怨完上肢的无力之后,常常被当成是颈椎病来治疗,误诊的出现自然会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因为这个疾病,在社会上很少有人知晓,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甚至对医务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因此,增强医生和公众对‘渐冻人症’的认识是很迫切的。”樊东升教授强调。

  技术难关

  ALS的诊断没有金标准

  “目前针对ALS诊断还没有金标准。”樊东升教授指出,在没有金标准的情况下,相对重要的一个诊断手段就是肌电图。肌电图的主要意义就是证实存在广泛性神经源性损害,对于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作用,鉴别诊断是诊断的一个基础。“但肌电图不是一个绝对标准,医生需要结合临床及其他可能的致病原因以后,做出综合判断。”

  樊东升教授认为,肌电图会有广泛的神经元损害,但并不能说是特征性的改变,因为很多病会有这个表现。

  断层成像技术(CT)上没有什么特殊的表现,但是磁共振(MRI)上可以看到有一些病人可以看到锥体束有变性,特别是T2可以看到异常信号,但是这个难以作为诊断标准。另外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可以看到中央前回有一些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

  德国的研究也显示判断中央前回的神经细胞是否丢失会有些帮助。这个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病人身上也在用,AD病人主要观察颞叶、海马,ALS锁定在上运动神经元部位,对于临床诊断会提供一些帮助,对于观测病程的动态变化,或者看治疗的反应,是临床上可以使用的指标,但不作为一个诊断标准。

  对于肌电图来讲,还是那句话,对于诊断运动神经元病没有金标准,肌电图是一个重要手段,但并不是金标准。

  最后,樊东升教授指出,目前ALS患者存在诸多不规范的治疗方法,这些不规范的治疗缩短了ALS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研究证实,及早发现和诊断,科学的治疗,是目前延长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50%的存活率。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内容: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