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问:前段时间钟南山院士可能对甲流死亡提出过疑问,卫生部也要求各地加强监督。请问到目前为止,各地有没有接到过有些地方隐瞒死亡病例的举报或投诉?
梁万年:我们没有接到过。
赵明钢:目前还没有接到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刻意隐瞒甲流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在疫情发布上,卫生部一开始就高度重视疫情的公开和透明,几乎卫生部所知道的,都会把有关情况及时向媒体通报。也正是由于卫生部这些有力措施的采取,才能使我国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取得目前的成绩。这一方面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卫生部门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有关系,与国家的防控政策有关系,同时也有赖于公众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主动配合。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及时公开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在此也要感谢媒体的朋友们。
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上报工作,卫生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医疗机构要及时报告就诊人次、确诊人次、重症、危重症和死亡人次,如果是哪个医疗机构隐瞒不报,或者是某个医务人员隐瞒不报,就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到目前为止,应该讲没有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做假行为。如果说哪位发现了有医疗机构刻意隐瞒的情况,我们也欢迎大家向我们举报,只要查实,一定严肃处理。
梁万年:我们现在没有发现这个情况,如果发现了,我们肯定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处理。
梁万年:公众的感受和卫生系统的统计可能不在一个平台上,感受也不一样。有时候老百姓可能感觉我得了这个病,我是重症,你没有报告,而对医生来说,他没有做检测和临床确诊,就不能报告,必须要有实验室数据,或者要临床确诊,才能上报。所以可能有个时间差的问题。
记者提问:梁万年主任刚说到疫苗接种对甲型H1N1流感有效,现在也有公众担心,现在已经有病毒突变的情况,如果接种了以后,现在也许有效,病毒再变异的话,可能就无效了,对这种心理怎么解释?
于竞进:现在说病毒变异,可能有点太重了,一个位点发生改变就断定病毒发生变异结论尚早。从现有的情况看,即便有变异,疫苗肯定也是完全有效的。即便有变异,也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疫苗肯定有很大的保护性作用。像季节性流感疫苗,病毒往往是一年或半年以前监测到的流感的流行情况,在这个过程中,预测对了,保护效果就高。但即便没有完全匹配上再一次发生流感的症状,流感发生率也会下降。而且这次疫苗的针对性之强也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所以我认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可能也和现在媒体过度关注病毒变异的情况有关。今天下午开会的时候尹力副部长引用了前天陈竺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体细胞天天都在发生变异,癌细胞在人体中也是与正常细胞制衡的过程,不能说人体每天都在发生变异。从全球4月份到现在的观察情况看,应该说病毒还是比较稳定的。
梁万年:我再解释一下,流感病毒变异就是流感病毒本身固有的特点,变异是经常发生的。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异。变异在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漂移,一种是变化(质变)。正常情况下,没有发生质变的时候,从理论上来说,这种疫苗对病毒都是有效果的。
流感病毒是由多少基因队组成的东西,前段时间发生了222位点的变异。目前从国际上和国内科学家对这种病的分析认为它是散发的,病例之间没有关联,而且对疫苗的抗原性没有影响,也没有发现其致病力和传播力的变化。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次变异都是对疾病的病情和严重度、耐药性有价值的,有些变异可能就是变了,没有什么太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卫生部门开展流感监测,就是要关注病原体是不是变了,包括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有没有耐药,现在我们发现这个位点的变化对抗药性没有影响。二是它的抗原性是不是有变化,也就是它的免疫原性,如果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疫苗的效果就会受影响。目前也没有发现这种变化对疫苗效果的影响。三是其致病力是不是发生变化,也就是它导致疾病的严重程度,它的侵袭力、致病力、毒力,总体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是不是有变化,目前我们也没有发现这种变化。另外,国际上发现了几十株耐药性病例的变化,但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表示个案之间没有联系,没有造成广泛传播。现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等有效抗病毒药物,仍然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