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记者提问:请问梁万年主任,您刚才提到了血清学检查,请具体介绍一下如何操作?
梁万年:我们要求12月上旬完成此项工作的现场调查,分成两块来做,一是要做有严格设计的研究,分别在不同阶段,定期做一个横断面调查,这样才能反映其动态。现在要做的是进行快速调查,要及时了解目前全国的感染水平到什么情况,要求每个省至少抽取400人份,主要利用已有的血清,做抗体检测,这个工作已经做了部署,12月上旬就能拿出最终结果,初步判断某地整个人群的感染水平到了什么程度,或者是具有免疫力的人群占多少。如果一个城市的平均免疫水平超过70—80%,我们就比较有底,发生大范围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记者提问:到目前为止,您通报我国死亡了178例,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占比来看,都是比较少的,请您具体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
梁万年:就我国死亡病例数少,专家也作过分析,我认为,和我们采取的严格防控措施有关。我国对病人一直坚持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第二方面,死亡率的分母是全人口,分子是死亡人数,现在讲的是在已经实验室确诊的9万多人中,病死是178人,由此得出的是病死率。这块和我们及时强调医疗救治工作有关系,尤其是加强医院病人的救治。大家知道,我国在早期的时候,对所有的病人都是住院治疗的。
第三方面,可能这个病本身的病情总体上就是温和的,从死亡率、病死率来看,它和季节性流感没有太大的区别。甲型H1N1流感面临的问题是其基数大,人人都易感,如果防控不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在一个局部地方大面积人群出现暴发,因为易感人群基数大,所以即使它的病死率低,但死亡率就可能比较高。
记者提问:像台湾、香港,死100多人,我们这么多人口也有100多死亡病例,这是什么原因?
梁万年:除了我刚才说的原因,目前还很难说我国的病死率就是这么高,因为疫情目前还在上升阶段,以后防控重点要从学校扩展到社区,再进一步向高危人群扩展,到具体是什么样的流行趋势,我们暂时也说不清楚。包括国际上讲疾病的病死率、死亡率,都是推断的。因为严格来说,要算病死率就要把所有的感染者当作分母,现在分母到底是多少,各国也搞不清楚。报告出来的都是来看病的和经过诊断的,而大部分人都没有来看病。目前以诊断人数报告的病死率是高估了,实际上没有这么高,如果把隐性感染的、没有来看病的都统计进去,这个率还要低。等这个流行周期过去以后,回过头再判断,就可能得出确切的病死率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