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不会是最后一个被“扼杀”的本土品牌

2010-8-11    39健康网    

  近一个月以来,日化行业最热闹的莫过于霸王的“二噁烷”风波了。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不明真相的公众对“二噁烷”这个陌生的名词越来越恐慌。难道二噁烷真的有如舆论主流所描述的那么洪水猛兽?

  8月5日,香港化妆品技术资源中心公布了对市场上33款知名洗发水及护理产品二恶烷含量的检测数据。检测结果表明: 所有被检测的产品均含二恶烷,但均未超过二恶烷最高含量国际标准。专家更是指出:二恶烷微量存在于饮用水、空气、水果及部分食品中,合格洗发水“致癌”说纯属无稽之谈。这个检测结果似乎终于为饱受“二噁烷”困扰的霸王洗刷了清白,原来,持续了将近1个月的风波居然只是一场闹剧。

  说实话,霸王在这件风波上很冤,而且冤得很可悲。对人体无伤害的成分含量,被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大众知情权”的旗号,无限被扩大;全行业共有的情况,在媒体选择性忽略的共同努力之下,霸王反复被追问;好不容易被官方“正名”了,舆论控制者很巧妙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八卦企业旧闻,转移公众视线。更重要的是,霸王,作为近几年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因为这场无妄之灾,品牌形象蒙受了重大的损失,对于整个本土日化行业来说,也是一件可悲可叹的事件。同时,事件背后也折射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本土品牌在壮大的过程当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波浪和挫折,但是,该如何去客观判断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受可能存在的商业竞争的恶意误导,给予本土品牌稍微理性、宽容的生存空间,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否则,一昧的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死,那么,明天,不知道谁会是下一个霸王。

  “霸王风波”源头疑为同行竞争

  霸王风波的导火线源于7月14日香港《壹周刊》的一则报道。该报导宣称,经有一位陈姓消费者投诉,霸王旗下洗发水含有致癌物二噁烷,壹周刊更指出,陈某认定所检测的到的二噁烷含量是“27PPM”,而壹周刊所公开自行去检验的数据是“10ppm”。一时间,“霸王洗发水含‘致癌物”二噁烷”的新闻铺天盖地,迅速覆盖了所有的网络主流媒体,进而延伸到平面、电视、手机等媒体。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不禁也令人生疑,是否有“幕后推手”的存在,不然,一条来源香港的新闻不会在几乎是同步的时间如病毒般扩散开来。

  在公众对“二噁烷”还未有任何概念的时候,“致癌”这个触目惊心的名字,足以抢占了消费者的心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次发表声明,为此事件澄清,在舆论没有及时转向之下,未能完全消除消费者的恐慌。而在7月28日,香港《东周刊》爆料称,此前由《壹周刊》所报道的情况是一出由某从事中药洗发水的陈姓男子自导自演的戏,霸王集团是由于商业竞争引起同行陷害。《东周刊》方面称,陈姓男子是香港生乐华国际有限公司老板,旗下品牌“梨奥美”近年来大肆抢攻中药洗发水市场,今年3月就宣称“公司产品绝不含二恶烷”,此次拿去化验的除了霸王便是自家洗发水梨奥美。且《壹周刊》提到其拿去检验的结果只是10ppm,但陈姓男子之后却言之凿凿放大为27ppm,造成消费者恐慌与质疑。

  台籍艺人孟广美在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中以亲身经历指出,类似霸王事件的情况无论在哪家机构送检,送检人都需要在送检时指定所查成分,检测机构才能查出有没有。如果送检人不指定,检测机构是不可能给从几十种成分一一去排查的。由此看来,一般只有行业人士才知道洗发水中有什么含量。而作为普通消费者,不太可能专程送检指定检验二恶烷。因此,霸王事件很可能是有人在有的放矢地操纵。

  民族品牌缘何频遭莫须有罪名?

  有句俗话称:外国的月亮总比中国圆。这句话放在任何行业中,都非常适用。在碰到同样的状况,舆论总是下意识,或者是习惯性的区别性对待。据香港化妆品技术资源中心公布,飘柔、海飞丝等国外品牌都含有“二噁烷”,为什么一样都含有二噁烷,舆论却几乎是高度一致的选择性忽略,无视外资大鳄,而将霸王推到的风口浪尖,并且将问题无限的扩大化,一副不把霸王“置于死地”就不罢休的态势。

  如果说产品确实有问题,品牌出身就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都应该拿出来严厉谴责。而实际上,二噁烷已经由国家权威机构、行内专业表态、各种国外标准资料可以佐证为是:广泛存在,几乎很难避免,微量含量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原本是一件可以简单澄清的事件,却被越描越黑,而外资大鳄却鲜有遭质疑,同样的情况,不一样的命运,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事实上,去年强生产品被爆含有二噁烷,当时国家药质监局已明确对二恶烷在日化品中的含量做出说明。与霸王风波不一样的是,强生没有遭受如此一致的“舆论讨伐”,在国家声明出来之后,舆论选择了集体噤声。这是非常奇怪的现象,作为振兴民族产业的本土品牌,却遭受了更为严苛的对待,或许说“国内产品品质不如国外品牌”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但是,长此以往,本土品牌处于不公平的“歧视”当中,民族品牌崛起从何谈起?

  回顾以往,民族品牌遭遇莫须有罪名已不是第一次。从王老吉的夏枯草事件到农夫山泉的砒霜门,早已有多个“霸王”因各种欲加之罪损失惨重。虽然历经磨难,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已为其正名,然而试问有几家企业能经得起这样的无妄之灾?一次次危机事件之中,我们的民族品牌缘何频遭莫须有罪名,而在一次次危机事件之后,更有国人疾呼中国还有多少民族品牌可以被扼杀?

  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日化民族品牌遭遇了一次“灭顶之灾”。以宝洁、联合利华、汉高为代表的国际日化巨头,以合资的形式开始进入中国日化市场。当超市里“潘婷”、“飘柔”、“汰渍”、“力士”、“强生”等繁杂的洋品牌摆满货架的时候,人们可能没有察觉到真正属于国人自己的民族品牌已踪影难觅。如今,如果本土品牌一再遭遇这样的莫须有罪名,那么,洋品牌一统天下的情形将再度重现。

  今天,霸王事件终于清者自清,然而品牌所遭受的伤害却是难以估量的。重塑品牌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修复品牌形象、重塑消费者信心、提升产品品质是企业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是整个行业都要严肃对待,需要引导及各方的协调努力才得以实现。一次“霸王风波”,拷问日化行业的生存法则,同时,也折射出全体本土企业处于危机时脆弱的舆论状况,风波过后,我们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对事件背后隐含的更深层次的因素,给予事件一个公允的评判。否则,霸王将不会是最后一个受“莫须有罪名”所累的企业,二恶烷也仅仅是一个标签,将会有更多的“三恶烷”、“四恶烷”······出现。唯有给予企业更好的生存空间,才不会再让恶性竞争之殇成为民族品牌成长路上的荆棘,谁也不想看见下一个含冤的“霸王”。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陆彩虹)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