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快餐,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

2010-7-29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东顺德某大型连锁高档餐馆厨师小柴,因为看不惯餐馆老板大肆使用“地沟油”炒菜,经历数月的“潜伏”拍摄后,将证据由记者转交执法部门。目前,该餐馆已被暂停营业。
又是一起黑心老板用“地沟油”坑害消费者的案例,与以往不同,此次涉案方是一家大型连锁高档餐馆,这与之前某高档餐馆厨师说的“地沟油只有街边的小摊贩才使用”有很大出入。人们不禁要问:究竟去哪里吃饭才安全?

  暴利无疑是餐馆老板使用“地沟油”的最直接原因。据报道,此次被曝光的餐馆,每年光使用“地沟油”一项,就可为其省下20多万元。

  与“地沟油”类似,近些年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都存在巨大的利益“黑洞”。此前的苏丹红、瘦肉精,近期的三聚氰胺、毒豇豆、毒韭菜等,在暴利面前,道德的作用微乎其微。当道德已无法形成有效的约束,法律就成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

  然而,现实的执法困境让类似“地沟油”的食品安全监管屡屡落空。此前,河南郑州一男子被当地整治“地沟油”小组抓个正着,然而,如何处理这名男子却让由七个部门组成的联合整治小组犯了难。最后,该男子被无奈放走。“联合监管”最后变成了“谁都难管”,或者是“谁都不管”,食品生产的黑色产业链怎能不膨胀?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成了当务之急。

  现实中,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质监、环保以及城管等多个部门都有权力进行食品安全监管。然而,由于监督领域、监管阶段不同,给黑心商贩以可乘之机。联合执法不仅成本高,执法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针对不同食品生产领域明确监管主体,或可成为食品监督的可行方式。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建立正规的产业链才是治本之策。拿“地沟油”来说,工业化利用是最优的解决方式。然而,现实中的“地沟油”工业化利用同时面临着回收价格、回收程序、工业化产品出口等诸多难题。解决“地沟油”问题无疑是一项综合工程,监管、疏导不可偏废。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已经计划今年在辖区内兴建多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疑是各地政府部门应当着力做好的工作。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食品安全监管的形势不容乐观,任务还相当重。然而,保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应尽职责。

(责任编辑:徐琼星)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