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北上”来我国 小心预防很重要

2010-10-11    北京青年报    

  据《中国日报》近日报道,广东东莞市万江新村社区发生聚集性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10月1日,共发现91例疑似病例。均为轻症病例,以发热并伴有关节痛、肌肉骨骼痛或皮疹症状为主,绝大多数已经痊愈,无住院、重症和死亡病例。

  蜱虫叮咬风波未平,恙虫病又起,现在蚊虫又来凑热闹,带来了非洲的基孔肯雅热。虫媒传染病不断增多,值得我们警惕。

  ■基孔肯雅热来自于何方?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这种病是1952年在坦桑尼亚被首次发现的。当时坦桑尼亚的许多村庄60%至80%的人患病。“基孔肯雅”这一病名就来自于坦桑尼亚语,意思是“屈肢痛”,表现出这种疾病严重的关节疼痛,使病人疼得屈曲着肢体的样子。20世纪50年代,这种疾病主要在非洲流行。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东南亚地区流行。1965年,印度发生大流行,30万人受染。近年来,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许多国家都有流行。1987年,我国云南曾在西双版纳地区97例发热病人中确诊过1例基孔肯雅热患者。

  近几年来,基孔肯雅热不断北上,2005年年底印度洋岛屿法属留尼旺岛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全岛70万居民,1/3人发病。2006年印度8个省151个县基孔肯雅热暴发,8个月间疑似病例数超过125万,有些地区报告的患病率高达45%。欧洲(英国、比利时、德国、捷克共和国、挪威、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我国内地、台湾和香港等地相继被报道输入性病例。2008年3月,广东省首次发现一例来自斯里兰卡的输入性基孔肯雅热。以后,广东的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浙江省杭州市也发现了输入性基孔肯雅热,而东莞市本地聚集性疫情在我国尚属首次。

  ■基孔肯雅热是如何传播的?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在病毒学分类上,这种病毒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和我们熟悉的风疹病毒及美国流行的尼罗河病毒是“叔伯兄弟”。在非洲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这种病毒存在于绿猴、狒狒、黑猩猩、牛、马、猪、兔等多种动物体内,受感染的动物和病人都可作为传染源。

  蚊子是传播媒介。能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的蚊虫有埃及伊蚊、非洲曼蚊、非洲伊蚊、棕翅曼蚊等。蚊子吸了被基孔肯雅病毒感染的动物或人,在叮咬其他人的同时也传播了病毒。我国云南的科学家在20年前就从当地蝙蝠和蚊子体内分离到基孔肯雅病毒,猪、狗、鼠等动物身上检测出基孔肯雅病毒抗体,说明我国有可能发生基孔肯雅热流行。

1 2 上一页下一页

本文评论

(共条) 查看所有评论>>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