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贝事件让整容行业降温 整形者减四成

2010-12-20    北京晨报    

  亵美

  无资质机构操刀捞钱

  资质乱:违法行医者多

  记者了解到,美容分为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整形美容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疗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和再塑。

  “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医疗美容整形手术是在非医疗美容机构中完成的。这些生活美容人员打注射针、割双眼皮、文眉等都属于违法行为,因为他们根本不能使用药物和器械。”北京伊美尔爱康医院业务院长王冀耕说,“监管查处比较麻烦,需要药监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部门联合执法。目前多是以非医疗美容机构的超范围经营进行罚款,威慑作用并不明显。”同时他也呼吁相关部门出台操作性更强的法律法规。

  技术糙:拔罐器械搓脸

  蒋亚楠告诉记者,在西单明珠等一些地段,一些小美容院的女孩儿经常把行人往店里拽。美容院表面上是美容床,拉开帘子里面就是手术台。她的一位朋友曾经目睹了美容师的拙劣做法:美容师告诉一位下巴短的求美者,只需将脸颊旁的脂肪转移到下巴上,不开刀亦可以实现。说着,拿拔罐的器械将消费者的脸搓麻,然后在脸部注射针剂。据蒋亚楠称,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将脂肪转移。

  要价狠:做眼皮数万元

  有业内人士揭露称,这些美容院每月的营业额高达一百多万元。据介绍,美容整形属于非基本医疗,是商业医疗。双方协议价格,美容价格进行公示。一些非医疗美容机构借此漫天要价,几千元的双眼皮手术也可以喊到几万元。

  卫生差:手术不戴手套

  杨军庭告诉记者,卫生部《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对美容医疗机构的职业人员资格做出了明确规定:医疗美容服务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主诊医师中,负责实施美容外科项目的应该具有6年以上从事美容外科或整形外科等相关专业临床工作经历。而在一些非医疗美容整形机构中,只能做皮肤护理的美容师也敢不戴手套给人割双眼皮。

  胆子大:越级全身吸脂

  美容行业还存在另一种现象,杨军庭称,《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对可开展一级至四级美容项目的机构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但在实施中,有些机构并未安全遵循规定。“比如在吸脂手术中,有些机构吸取的脂肪量只能控制在1000毫升以下,但他们却会按照求美者的要求进行全身吸脂。”

  标准异:医师证要求不一

  有资格做美容整形外科手术的医生必须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在相关报道中,媒体质疑王贝的主诊医师并无“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合格证”。对此,王冀耕解释称,各省对该合格证的要求不尽相同,比如在北京,就不要求医生必须持有“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培训合格证”。而在辽宁、湖北、广东、山东、江苏等地,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会组织相应考试,但由于是各省自主出题,考试方式也不一样。由于标准不统一,因此可操作性并不强。

  说美

  整容风险被夸大

  “所有的手术都有风险,但在外科手术中,美容整形手术的风险是相对小的,甚至是最小的。”杨军庭所说的,正是同行业专家近期最想向外界澄清的观点。那么为何近来大家齐刷刷地把怀疑的目光投向整个整形行业?杨军庭认为,是近期发生的整形致死事件,让整容的负面效应膨胀,整容风险被夸大得太“邪乎”。

  此外,王贝的超女身份也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不少报道更是扯上名人,直接称王贝就是李宇春同一届选手。对此,王冀耕表述得更加直白:“人们的关注理性吗?死亡的是王贝,如果是其他人,是否还会引发如此强烈的关注?”此外,他还强调诉求不同导致了人们心理上的落差。治病救命的外科手术如发生意外,患者家属更容易接受。而一个健康人为了求美做手术发生意外,家属肯定受不了。心直口快的王冀耕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躺着进手术室躺着出来,和站着进手术室躺着出来,家属的心情能一样么?”

  求美

  四大警示要牢记

  警示1:做手术看资质

  杨军庭提醒消费者,不要轻信小美容院的虚假宣传。“对于一些出血风险大、操作位置深的手术,三甲医院控制系统性风险的能力更强、熟练程度更高、引起人为出血的概率偏低。一旦发生意外需要抢救,三甲医院可提供有效血源,而一般美容整形医院没有供血指标。”据介绍,正规的美容整形机构在进行手术前,会进行胸透、心电图、血液等多项检查,一旦发现发烧等症状,即便已经上了手术台也不能做手术。而非医疗美容机构很少会进行手术前的检查,一些隐匿性的风险无从发现。

返回新闻首页 我来评两句

本文评论

(共-条) 查看所有评论>>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