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整形美容 > 正文

整形提示:“美白针”神效实属夸大

www.39.net  2008-8-14    


  记者从卫生部获悉,根据《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医师未经所在医疗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也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医师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美白针”的货源问题,程女士表示,我国对进口针剂类把关非常严格,怎么可能每家美容院都能拿到这样的进口货品呢?他们推销的“美白针”大多都是套用原有针剂成分,变了个名称,然后作为“美容针”,其实大多数都是三无产品,所以效果也不会很明显。

  谁该为“美”负责?

  那么价格昂贵的“美白针”其中到底有何成分?据记者调查的几家美容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美白针”里大都是抗氧化成分,包括谷胱甘肽、传明酸和维他命C等。

  在查阅药监部门数据库之后,记者了解到,谷胱甘肽的常见临床应用有慢性支气管炎、抗氧化抗衰老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等;传明酸则是一种促凝血药;含维生素C的注射剂,其作用是用于防治坏血病、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等。这三者都并不存在“美白”功效。看来所谓“美白针”,身份的确十分可疑。

  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范主任表示,VC加谷胱甘肽的点滴配方在医院中还没听说过,在临床上也没有运用过,他希望爱美女性不要轻信未经临床验证的方法。另外,注射和点滴本身就存在风险,不宜擅自使用。

  国家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并未批准相关药品类“美白针”剂上市,在美容院所注射的“美白针”不属于医治范围,所以不会按照药品给予批号,也不属于药监的管理范围。

  卫生部门的有关人士也表示,目前并未批准化妆品类“美白针”剂上市。根据有关规定,化妆品是指涂擦、喷洒于人体表面部位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但“美白针”并不属于上述化妆品品种行列,所以也不会按照化妆品来给予批号,不属于卫生部门监管范围。

  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对很多美容疗程监管不够,对于美容院的真实美容情况并不了解,所以导致了像“美白针”这样的没有足够科学论据的美容疗法的“盛行”,并处于多个部门监管的真空地带。

(责任编辑:徐珩珩)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搜索相关文章: 美白针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昵称:
内容: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