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缘起
近日,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在对细胞重新编程“定制”细胞系方面的进展名列第一位。
《科学》杂志负责评选的编辑罗伯特·孔茨说:“当《科学》杂志的作者和编辑们着手挑选今年最大的科学进展时,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能够解答一些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比如宇宙如何运作,以及那些为未来新发现奠定基础的科学研究。”
《共享科学》栏目将从中选出老百姓关注的科技成果进行解读,让读者和我们一起及时去领略科技的巨大魅力。
■专家连线
合理饮食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
记者:从医学专业角度看,脂类物质应该是一个大的概念,公众可能对这一概念存在误解?
徐国恒(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系教授):体内的脂类物质,统称为脂质,主要包括细胞膜的磷脂成分,血脂成分包括血液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等,以及脂肪即存在于脂肪细胞内的甘油三酯。公众有时候会将所有的脂类物质如血液中的脂质,都理解为脂肪。但从医学专业角度,只是把脂肪组织细胞及其所含的甘油三酯才称为脂肪。记者:这些不同脂质本质上是一样的么?
徐国恒:不管是血中或者是脂肪组织中的甘油三酯,其化学本质都是一样的,均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甘油三酯含有脂肪酸成分,而脂肪酸又分为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油和乳类、热带植物的油如棕榈油和椰子油,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非热带植物的油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并且不含胆固醇。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记者:那我们平时应该多食用哪些脂肪好呢?
徐国恒:从饮食控制角度看,长期摄入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这类食物通常含有较低的胆固醇),有利于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和预防冠心病。从这一角度讲,这些植物油有时被通俗地称为“好脂肪”,而动物油则被认为是不好的。但是,社会上流传的植物油比动物油含有更多的对人体有益的物质的说法,有明显夸大的成分。可以说,油脂类食物的最重要功能是提供能量,人们基本上不需要从油脂里摄取其它必需的营养成分,依靠普通饮食生活的人,不会发生某种特定脂类如脂肪酸缺乏症,也不会发生发育方面的障碍。
记者:现在的一些快餐食品,如炸薯条、炸鸡块等,是不是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徐国恒:人造黄油、油炸速食如炸薯条和炸鸡块等是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的快餐食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摄取太多反式脂肪酸会导致心脑血管病增加,影响儿童发育。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立法严格限制加工食品和快餐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中国以后也会制订这样的立法或标准。
(责任编辑:吴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