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新医改方案已于6日揭开了神秘面纱。新方案的出台进一步触发了医药行业的热议。“医改”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此次“医改”核心的公立医院又将何去何从?在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夕,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院长黄力在接受39健康网专访时发表了他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导致看病难看病贵
39健康: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当前百姓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您个人来看,导致“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的症结是什么?
黄力:“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社会话题。就我个人来看,“看病贵看病难”是相对的。
首先谈“看病难”这一方面。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但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方面,目前我国的医院发展状况很难满足于市场,也就是说很难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实际上,人们对于医疗有着一种刚性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在当前金融海啸之时,医院能逆势而上。像华侨医院的门诊量,与07年相比,08年增长了20%;09年的第一个季度比08年的第一个季度相比,增长了30%,这说明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非常大。除此之外,现在不仅仅是患病人群来医院就诊,越来越多的亚健康人群也加入到了这个前来医院就诊的队伍中,所以人们的医疗需求越来越旺盛,医疗市场也越来越大。在医院医疗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医疗需求却逐年增加,所以也就是造成了人们常说的“看病难”问题。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百姓看病所花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就会增加。比如说排队挂号、排队看病、排队交费,“排队”成为了群众就医的一种常态。但这其实是一个服务流程的问题,真正的原因还在于有限的医疗资源与群众医疗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所以然从宏观层面讲,与教育政策相比,看病并不难,人们碰到的往往是资源和程序上的问题,而无政策和规定上的限制。
关于“看病贵”的问题,这也是相对而言的。相对于我们普通的工薪阶层,或者甚至是没有达到工薪阶层的人群收入而言,看病是贵的。目前,看病贵成为了当前群众普遍反映的一大突出问题,但是,医院在其中有着说不出的苦衷。
那么,产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首先就是我刚刚提到的有限的医疗资源与群众医疗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无论从医院、医务人员的数量还是质量,对整个社会需求来而言,这个数量是不够的;其次是发展的不平衡。比如基层医院无人问津,患者都挤在大医院。本来医疗资源就不够,现有的资源利用又不充分,使得看病难上加难。
如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是“医改”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也是“医改”着重要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中央已明确未来三年投入8500亿,而且主要投入基层医疗,这个思路是对的。如果投入基层医疗的这部分资金能到位,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使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趋向于平衡。基层医院为什么很少有患者去?一个是硬件设施落后,一个是医务人员的医技水平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基于这两个原因,我建议一是社区医院的医生公务员化,使之成为公务员队伍中间一个组成部分,二是改善基层医院的医疗条件,以基层医院的医疗目标和医疗任务来设计它的医疗规模;三是国家出台相关从业医师政策的规定。比如承认一个职业医生或者正式一个专科医生之前,医生必须有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的经验,这可以说一个规定性的导向。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