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正文

我国乙肝仍然高发 卫生部重点防控

www.39.net  2010-5-27    

  乙肝病毒在我国的具体感染情况是怎样的?

  全球乙肝和丙肝的感染者非常多,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可能病毒性肝炎的现状也不是特别乐观,接下来我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乙肝在我们国家具体的感染情况是怎样的。

  在我们国家主要还是慢性乙肝。10年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表面抗原的阳性率是9.75%,接近10%。通过政府和学术界的努力,也包括一些专门的防治机构,如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等机构的努力,在国家实行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和其他的预防措施以后,现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国家人群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已经下降到7.18%,下降幅度还是很可观的。

  我们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乙肝病毒的人群感染率下降也很明显,但是从绝对的数字来看,还依然庞大,即使按照现在的7.18%算,我们全国还有9000万左右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这些人群当中有一部分已经是慢性乙肝病人,有的人可能已经进展到肝硬化,甚至有少部分人可能还有原发性肝癌。根据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资料显示,当然也有一部分大陆的资料,慢性乙肝感染者,也就是表面抗原阳性的患者,最终约有四分之一会发展到肝硬化,这个从绝对数字上来看是很大的,所以乙肝病毒的社会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日常工作和接触会不会传染乙肝?

  现在,我们进行大量的知识普及、宣传,是为了提高公众对肝炎病毒的认知。因为我们国家的很多民众对乙肝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很大一部分人都表示非常害怕随时感染病毒。之所以会存在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对乙肝的认识不足,不知道它的危害,特别在一些农村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

  另一方面,是由于不了解乙肝的传播方式,造成的过度紧张。很多人都觉得肝炎是一个消化系统传染性的疾病,所以马上联想到病从口入,理解成一般的接触会感染乙肝,所以导致了社会上对乙肝不正确的认识或者是一些不正确的对待。医学研究证明,在一般人群中,乙肝病毒经血液、母婴及性接触三种途径传播,经其他体液(如汗液、鼻咽分泌物、尿液、粪便等)不会传播HBV。唾液中虽含有HBV,但HBV不经消化道传播,因此,共用餐具、毛巾,共用坐便器不会传播HBV。也就是说,日常工作、学习或生活接触不会导致乙肝病毒传播。但是,乙肝病毒也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即家庭成员中出现多个病毒携带者,这在流行病学专业上被称为“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其中包括共用牙刷等物品传播。

  实际上现在国内外的主流专家或者学术界主流观点,都明确认为乙肝是一个血液传播的疾病,也就是说经过输血或者各种有创伤的操作、检查,也包括美容,比如打耳孔等这一类的操作,甚至其他任何有皮肤黏膜创伤的接触都可能传播乙肝;另外一个传播的途径是性传播,特别是多个性伴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感染了该病毒,就比较容易传给新生儿或者婴儿。

  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南均基于科研结果提出:一般的生活、学习、工作接触,包括同住一个宿舍,共同用一个办公室,共同用办公用品,甚至共同进餐,一般是不传播乙肝的。大家应该非常明确,应该相信科学。一旦消除了对乙肝传播途径的误解,也就消除了不必要的恐惧,这样可能也就自然而然的会消除对乙肝携带者或者患者的歧视、偏见以及排斥。

  为什么新生儿以及高危人群应注射乙肝疫苗?

  前面给大家介绍了乙肝的传播途径,是不是只要注射了疫苗就可以完全不被传染了呢?

  乙肝疫苗的保护作用至少90%以上,所以我们国家从新生儿就开始计划免疫接种,这点很重要,因为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疫苗以后保护效果非常好。新生儿期感染乙肝,最终90%要变成慢性,而成人感染以后90%以上都是急性的,慢性的很少,所以婴儿出生后注射第一针、第二针乙肝疫苗的及时性非常重要。

  在美国,性活跃期的年轻人也会注射,或者说高危人群,比如医生、护士属于高危人群,是需要注射的。还有其他一些病人,比如血液透析的病人,这些的人也需要注射,效果也非常好。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内容: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