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规模的问题疫苗为何事先未被发现?
所有疫苗中,狂犬病疫苗的监管难度是最大的。它的稳定性差,检测时间长达两个月
“所有疫苗监管中,狂犬病疫苗的监管是难度最大的。”吴浈指出。
原因在于:一是市场需求量大,造假情况时有发生。在西南、华南等狂犬病高发地区,疫苗常常供不应求,因此假疫苗时常混迹其中。二是狂犬病疫苗生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疫苗有效期短,只有一年。受外界温度影响,如果不在2—8摄氏度保存,抗原活性就呈递减状态,有些狂犬病疫苗在有效期内,其药效可能达不到标准要求。三是按照WHO推荐的中国药典收载的标准检测方法,检测疫苗合格与否的时间长达两个月,检测试验结果波动大。当检测结果出来时,市场销售的药品往往已被用完。
“基于狂犬病疫苗的特性,必须严格监管疫苗生产企业。”吴浈强调,个别不法厂商深知狂犬病疫苗的特性和复杂性,也了解疫苗仅是3项预防措施之一,即便狂犬病发作,也不一定是疫苗的问题。于是就钻空子,在生产环节偷工减料,减少有效成分,以降低成本,生产更多的疫苗牟利。目前,我国正在组织开展狂犬病疫苗病毒抗原检测方法的研究,以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疫苗。
怎么遏制狂犬病高发势头?
当务之急要从源头上控制犬的数量,提高犬的免疫接种比率
我国狂犬病疫情高发的原因首先是传染源数量庞大,免疫率低。我国饲养的犬、猫数量大、分布广,全国约有犬只7500万。据统计,我国南方农村地区平均每户养有1只犬或猫。同时,犬、猫的散养现象非常普遍,农村地区散养率高达90%—95%,极易发生动物间传播及动物致伤情况。而更为关键的是犬免疫率低,农村地区犬的免疫率仅为10%—20%,猫则几乎不进行免疫,无法形成免疫屏障。
同时,部分人群被犬咬伤后不能及时处置或处置不规范。调查表明,群众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被犬、猫咬伤后是否及时就诊。部分农村地区只有50%的居民知道狂犬病的高致死率,仅30%的居民知道被咬伤后应及时自行清洗伤口,被咬伤后就诊率仅为65%。此外,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处置能力有限也影响到处置规范化程度。
“遏制狂犬病高发势头,当务之急要从源头上控制犬的数量,提高犬的免疫接种比率。”唐青表示。
唐青举例说,在美国,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的策略是,首先看犬是否进行了狂犬病疫苗接种,如果犬已免疫接种,人是不用接种狂犬病疫苗的。“但在我国,对狂犬病疫苗的认识存在误区”,唐青指出,超过半数的公众认为,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手段。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张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