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捕时意外被感染
出人意料地,局领导告诉李父:“我们早就知道了。”原来,2004年,李华在抓捕群殴伤人的犯罪嫌疑人时,被一名吸毒者砍伤。那人的膀子已被其他吸毒者砍断,全身血淋淋。李华将他背上救护车。不料,他被查出患有HIV,李华也未幸免。
李华瞒着父母,但没想到才4年不到,他就发病了。最严重的时候,他瘫痪在床上,一吃就吐,父母连棺材都准备好了。
希望尽快制定保障办法
目前,我国还未专门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制定应对政策,局里只好先给他定了“工伤”。因为担心暴露病情会影响到未染病的小孙子和儿媳,家里不敢请护工,近七旬的父母只好亲自出马。李母说,儿子是因公负伤,本来是光荣的事情,可现在反而像做了坏事一样不敢见光。
李华的主治医生说,自己接诊过的因公受感染的干警不下5个。“希望国家尽快立法,出台相应的政策,在保障方面对职业暴露者特事特办,别让因公受感染的英雄们流血又流泪。”
吸毒女:
第五次住院不再寻死
主人公:张萍(化名),女,33岁,职业:无
2007年下半年,刚刚从云南的戒毒所出来1个月后,张萍的头发就开始大量脱落,指甲也变成了灰指甲。与她相爱五年的同性恋朋友许君(化名)早在当年3月份就已查出是艾滋病感染者。由于女同性恋者的性行为方式不容易感染艾滋病,她只能大致推测是通过吸毒途径。1996年她与邻居的一个男子共用针管吸毒。三年前,这名男子已去世。
皮肤溃烂吓哭邻居小孩
病情的发展超乎张萍的想象。20多天后,她的视线开始模糊,目光呆滞,看不清东西,头痛欲裂,恶心呕吐,不能行走。有一段时间,张萍的脸部、颈部、胸部皮肤溃烂。一次出门时她远远看到邻居的一个小孩活蹦乱跳笑嘻嘻地朝她走来。哪知小孩刚到她跟前却被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生病后,张萍失去了工作。疾病的折磨、外人的歧视、金钱的压力,令张萍对自己的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她对妈妈说:“不要再救我了,让我死吧!”
六旬老母餐馆打工养家
关键时刻,60岁的母亲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 “她去餐馆帮人洗碗挣生活费。我最幸运的是,妈妈一直支持我,家里的人也没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张萍说。医生、家人、朋友的关怀,给了张萍活下去的勇气。到第5次住院时,她不再寻死觅活。张萍说,好好活下去就是对关心她的人最大的回报。
同伴教育志愿者:
“杀手锏”是患病经历
主人公:宋元华,女,44岁,职业:餐饮业从业者
第一次看到44岁的宋元华的人,很难相信她是一名艾滋病人。去年12月,开饮食店的她浑身发痒,跟丈夫一起到医院做检查艾滋病毒,结果显示她呈阳性,丈夫是阴性。
患病后丈夫不离不弃
为什么会感染艾滋病毒?宋元华想到了已经去世12年、有吸毒史的前夫。因为怕拖累现在的丈夫,刚从医院一出来,宋元华就对丈夫说:“我们离婚吧。”但丈夫却斩钉截铁地说:“我不会放弃你的。”
经过近一年的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宋元华感慨道:“家里的支持太重要了!”
今年九月,看到医院在招募患者作为同伴教育的志愿者,宋元华很感兴趣,丈夫也大力支持她。每天早上,她6点半就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医院当志愿者,有时要做满一天。
把艾滋病当慢性病
“这个任务看起来简单,实际很难。”好多病人一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就想去自杀。遇到钻牛角尖儿的病人,宋元华就会亮出“杀手锏”——她将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最后他们多数还是会听从我的劝解,好好配合治疗。这让我很有成就感。”宋元华说。
宋元华患艾滋病有另外的看法:“人不都得死吗?我们是感染者,是病人。但慢性病多得很,高血压、糖尿病,不是都要吃药吗?只要我们控制得好,生活照样可以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