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备战
另一令人惋惜的死亡病例发生在湖南。与北航病例不同的是,该名14岁的衡阳常宁市某中学生还经历了近一个月时间的抢救。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入院时即出现肝、肾、心、肺等多器官功能损害,虽经国家、省级专家多次会诊救治,但仍是抢救无效于10月31日死亡。
无论湖南14岁的中学生,还是18岁的北航大学生,都让学校的防疫系统备受考验。
11月1日的北航校园并没有慌乱的迹象。过往的学生并不多,偶尔有几人中已戴上了口罩。各个院系开始组织学生在校医院领取口罩和消毒用品。
校医院已将发热患者统一看病,并开辟4层专用隔离病房,供疑似甲流的学生使用。“避免学生回到宿舍引起交叉感染。”医院还将体温超过38度的学生转诊至附近的北医三院。
本应在1日结束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也提前结束。参赛学生于昨日上午离开北航。
临近北京的河北廊坊大学城在9月初也曾受到甲流袭击。单单9月3日至6日的4天时间里,就有67例确诊病例。后疫情得到河北省卫生、教育部门的有效控制,并未出现死亡病例。
11月2日,我国当前“以学校暴发疫情为主”的特点得到卫生部部长陈竺的强调。他在2日的全国卫生系统甲流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说,疫情从城市向农村地区持续蔓延,甲流流行强度持续增加,部分地区已进入高发期。
这轮“第二波”疫情始于今年9月开学。美国华盛顿大学流感专家艾恩·郎基尼曾在8月的亚洲流感大会上向本报记者表示,新一轮暴发时间会是9月,因为开学等因素将造城人员大规模流动。
WHO助理总干事猜测说,年轻人受到感染可能同旅行有关。这个猜想得到的印证是:今年9月学校开学时期,我国12个省市区学校爆发甲流疫情。
北京市政府突发卫生事件与重大传染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崔小波对本报记者说,甲流近期在学校聚集性暴发,与适合甲流传播的季节到来有关。“夏季高温没能杀死病毒,秋冬的低温来临将使病毒越发活跃。”
北京11月1日迎来今年首场大雪,入冬比往年提前近一个月。当日最低气温为零下3℃,最高气温仅为4℃。当然,专家分析,降雪也有助于净化空气。
卫生部2日要求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工作,组建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团队,集中收治重症与危重病例,及时组织会诊和抢救,提高成功率、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