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时30分 一个电话
“孩子发烧,不知道怎样了”
一上午的忙忙碌碌,已过了饭点,可科里好多医生护士还没吃饭。
记者看到,护士长陈佳佳刚坐下来就赶紧给家里打电话,原来她的孩子发烧了,但两口子都是医护人员,“每天顾不上孩子了,只好送到老人那了,也不知道今天退烧没。”
不止她一个,医生李严已经一个多月没去看寄养在父母那才1岁多的宝宝了;护士缪芳自己本身有哮喘,7岁的孩子也发烧了,但她一个班没少上,始终盯在一线;王秀红、卢红杰……因为太累了,她们自己病了,但打完滴流烧一退,立即回到岗位上。
“最近大家都顾不上家里,中午抽点儿空给家里打个电话问一声。”而娄宪芝的电话则是每天晚上九、十点才打来。
15时15分 一个病患
“今晚又得干一宿了”
“赶紧汇报,又送来一个。”忙碌中的娄宪芝又接到了“命令”。一个45岁的男性患者,高烧已经9天,最高体温39度,经外院治疗,现在出现咳血痰、胸闷、呼吸困难,检测结果确诊是甲流。
一番紧急检查、诊断,“情况不好,病情明显有加重趋势。”专家决定马上给患者吸氧,用上达菲,加大抗炎治疗。一旦出现呼吸衰竭,立即上呼吸机,做好一切准备。
一个多小时后,娄宪芝和另外两名医生、三个护士仍在紧张忙碌,“看来今天晚上又得干一宿了”。
18时20分 一盏明灯
“刚讨论完,抢进度,连夜干”
就在记者在医院采访的时候,院长冯虹又为抗甲流忙开了。市卫生局领导到医院,现场指导增设重症病房的事。
“已经决定了,把急诊室间壁一部分出来,重新改造,必须参照传染病房的要求。”冯虹召开紧急会议,大家研究,“刚讨论完,还得考虑全面,不能影响现在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另开门,抢进度,连夜干”。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张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