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5年底进行过一种“面部植入金丝”的美容手术后,蒋丽(化名)的脸部皮肤总是莫名发烫、发痒,疼痛、红肿。“太痛苦了”,她终于下定决心摘除“金丝”。上午9点到下午两点半,5个半小时的手术时间,医生对比着X光片,翻遍了她脸部皮肤下的每一层组织……昨日下午,植入蒋丽面部皮肤里的40截“金丝”中,有32截在医生的巧手下“重见天日”。由于一些金丝游移到了蒋丽的眼眶神经周围肌肉组织深层,考虑到安全性,医生没有将其取出。
“抽丝”的过程
第一刀,切在了左边眉弓上,大约长10厘米。皮肤翻开了,但暴露的皮下组织里却没有发现金丝的影子。为了准确定位“金丝”,在手术过程中,一名护士专门负责为医生举着三维CT片和X光片。找了三轮,经过地毯式搜索,医生终于在蒋丽的眉毛上沿、脂肪层与肌肉组织之间找到了一截“金丝”,并将“金丝”从组织里剥离出来。
要开4刀护士举着片子定位“金丝”
昨日上午7点多,市三医院整形美容科主任叶飞轮开始为蒋丽进行术前准备。他做了一个估计:手术就像在大海里捞针,基本不可能100%全部取出,“如果能够取出一半以上,手术就算成功了”。
“金丝”分布在蒋丽的眉弓、鼻唇沟、颞部(头部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分)周围,开刀处被设定在了不容易留下疤痕的眉弓及鼻唇沟处,两侧共4刀。由于手术复杂,蒋丽需要配合医生挪动头部。她接受了静脉和局部麻醉,在保持意识的情况下,让面部神经的感觉暂时消失。
第一刀,切在了蒋丽的左边眉弓上,大约长10厘米。皮肤翻开了,叶飞轮贴近暴露的皮下组织,却没发现金丝的影子。这些只有0.1毫米粗细的金丝,长度1-3毫米不等,早已因软组织的包裹失去了光泽,分布在皮下的4个组织层里。
“植入时,用的是一种引导针,根本就不知道植入了皮下哪层组织。”叶飞轮说。为了准确定位“金丝”,在手术过程中,一名护士专门负责为医生举着三维CT片和X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