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医务人员的道德要求和医学行业的价值追求出现了过度的逐利化,我们的医生关注更多的是自己的幸福,但缺乏对行业整体的荣誉和价值观的研讨。所以缓解医患关系需医师先行。”以上观点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丛亚丽在8月16日的中国医院论坛上发布的。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丛亚丽
丛亚丽表示,当前医学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但我们医生的心路如何能越走越宽?医患关系的和谐,既需要医患双方的互尊互重,又受社会大氛围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和医学经典中不乏医生个人自身修养的论述,但鲜有关于医学行业和医学专业组织的制度建设;我们医生关注的多是自己的幸福,但缺乏对行业整体的荣誉和价值观的研讨。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基于患者健康权利的路径,医生需要仁心仁术,置患者生命健康于首位;基于医学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对医学的期望,需要医学行业的整体自觉和对卫生公平价值观的建立、维护和追求。
具体而言,丛亚丽认为,医生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并保证能实现以下十个承诺:
三个原则:
1、病人利益至上;
2、尊重病人自主;
3、促进社会公平。
十个承诺:
1、提高业务能力的责任;
2、对患者诚实的责任;
3、为患者保密的责任;
4、和患者保持适当关系的责任;
5、提高医疗质量的责任;
6、促进享有医疗的责任;
7、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公平分配的责任;
8、对科学知识负有责任;
9、通过解决利益冲突而维护信任的责任;
10、对职责负有责任。
丛亚丽认为,只有医生遵照以上这些原则和承诺,才算是从本质上实现了医学及医生、医院对社会的承诺,做到了自己的本质。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医生个人的荣誉和医学职业的圣洁,才能从根源上缓解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危急态势。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王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