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医院从2012年7月实施法人治理制。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也在9月1日举办的“首届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实践高峰研讨会”上,把朝阳医院实施法人治理制的经验历程做了分享。
图为北京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
封国生介绍,在医管局的领导下,朝阳医院对医院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就是建立的医院的理事会,建立了理事会制度,完善医院的决策机构。理事会作为医院的决策机构,理事长作为医院的法人代表,同时也是出资人代表,出资人派驻医院,理事由内部理事和外部理事组成,内部理事有理事长、执行院长,执行副院长,专家代表等等,外部理事有服务对象和社区代表,管理学者等等。
其次在执行层面我们施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院长负责制,包括执行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总药剂师等人员来组成。由执行院长来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主持医院的日常运营工作,施行执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三,就是建立完善医院的监督机制,医管局成立医院的监事会,并向医院派驻监事,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和医院落实医管局的各项政策和要求等情况,以及履职情况进行监督,监督也要发挥民主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社会的监督作用,以及医管局等方面的监督作用。
第四,通过理事会的建立,要建立一个医院内部高效的运行机制,主要想法就是要在以下方面进行一些改革。
一是完善职能部门的管理,推行管理的扁平化,建立以执行院长为首的精英管理层。在这个管理层,施行扁平化管理,就是相同的部门,相类似的部门进行合并,培养专业的管理队伍。
二是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和灵活的用人机制,施行岗位管理,同时也积极推进医师多点执业以及医院的后勤社会化管理。
三是建立以公益性绩效考核为核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这个方面刚才刘中勋处长已经介绍了医管局对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一些具体办法和做法,。朝阳医院在这个方面也已经开展了几年,今年也根据医管局对公立医院考核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修改现有的绩效考核方案。
四是通过医保付费制度的改革,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付费机制改革的作用,借助临床路径等管理手段,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朝阳医院在去年就开始了总额付费和按病种付费的医保付费机制改革。一年多来,改革加强了医院医疗行为的规范化管理,通过临床路径,以及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加强监督,使门诊的次均费用和住院的次均费用都有所下降。目前这些指标处在北京市同类医院平级水平以下,应该说达到了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的作用。
封国生总结了朝阳医院实施法人治理制过程中的六大特点:
第一建立以理事长为法人代表的理事会,来落实公立医院的法人地位。
第二是通过监事会等机制,形成决策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开,权责清晰又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应该说这是逐步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体制。
第三是通过内部和外部理事的合理结构,形成法人治理结构的内部决策制衡机制。作为公立医院,有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理事会由各方代表来参与决策,达到平衡的效果。尤其是要保证医院的各项决策,能够符合政府的要求和公众的意愿,能够起到一个保障作用。
第四就是理事长和党委书记由一人担任,也会保证党的有力领导作用。实施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之后,医院党委要负责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取得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在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兼任党委书记的理事长,要通过听取党组的意见和建议,保证理事长正确行使职权,并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在医院的各项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实。
第五,通过理事会管理下的执行院长负责制,可以提高内部运行的执行力。
北京朝阳医院施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院长负责制,实际上就是对医院内部治理和管理体制的一个优化。执行院长和过去的院长有所不同,是代表执行层来落实理事会的各项决策,形成医院内部决策权和经营执行权力相互分开。
理事会要对执行院长进行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促使执行院长可以进一步在医院管理方面,考虑如何进一步优化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从而实现内部运行机制的效率提升。
第六,通过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建立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刚才也讲了,比如说要建立一个扁平化的管理体制。在管理方面,如何进一步施行管理执行者的职能,施行职业化管理。同时加强用人机制的改革以及精益化的机制管理、目标管理,进行科学的运行机制的评价体系等。
封国生认为,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进行深入探索,朝阳医院目前只是进行了一点初步的一些工作,还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晏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