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医保筹集标准在全国的省市之中,筹集的标准是最高的,筹集的资金力度也是最大的。这是北京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蒋继元副巡视员在9月1日举办的“首届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实践高峰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
图为北京市人力与社会保障局蒋继元副巡视员
蒋继元指出,北京市医保在制度创新、体制建设创新、监管机制创新等方面都卓有成效,但也面临新形势的挑战。
医疗需求的增加与医保基金供给矛盾突出
他指出,从医保发展情况来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与有限的医保基金的供给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医保实际上是作为保险制度,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的钱,通过实行基金的社会统筹,化解群众医疗中的风险,主要是这个制度,是保险制度,因此筹集资金的基本标准,钱的来源不是无止境的。
“从目前北京市的筹集标准,我看到网上也在做比较,北、上、广做比较,北京筹集的标准应该在全国的省市之中,应该筹集的标准是最高的,筹集的资金应该力度也是最大的,但是一定是有限的。但是从医疗需求来看,应该说是日益在增长的。”
随着医保待遇水平的提高、社保卡实施,在实施结算方面,社保卡在就医方面大大方便了群众,从2010年和2011年我们医保基金支出的增幅来看应该都是在超过了35%,从长远来看我们的收支还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其实这也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会面临的压力。也就是说资金供给的有限性和医疗需求的无限性,它的矛盾其实这是共有的。
大病患者负担重问题仍然存在
蒋继元指出,在医保待遇不断提高的同时,部分重大疾病患者医药费负担的问题,应该说目前还是存在的。也就是从我们北京市的医保保障的结构来看,普惠制的保障应该说在全国是最好的,报销比例确实是比较高的,但是从个“惠”的角度来说,也就是一些大病群体中,个人负担,负担重的矛盾还是比较突出。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总体的水平从十一五期间40%,现在已经降到目前的20%,也就是说现在发生的医疗费用中,医保基金大约支付,城镇职工大约支付的是80%,个人支付负担的大概是20%。
须不断完善医保付费制度改革
蒋继元表示,矛盾与问题存在的同时,应当迎难而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保付费制度的改革,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促使医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同时也能够促进医院去加强成本管理。
今年实际上北京市整体的预付,已经从去年四家的基础上已经扩大到33家,包括了市属的,部队的,以及区县的二级医院。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这33家总额预付的医疗机构应该总体运行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他们总体费用的增量,是少于没有实行总额预付的医疗机构,低以6个点。
同时在扩大试点的同时,北京医保也进一步对总额预付的这种付费方式进行完善和细化,探索预算管理弹性结算,防止通过某种付费方式的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按按病种组付费(DRGs)的付费,现在目前正在进行阶段性总结,按照对6个医院的试点,在总结支持上我们下一步在积极稳妥推进。
北京或将出台大病医保措施
蒋继元还指出,北京医保还应探索建立长效机制,通过重大疾病的保险来解决参保人负担重的问题。大家可能也都关注到了,我们的信息已经公布了,国家发改委等六个部门,对于城乡居民的重大疾病,出台了重大疾病保险意见,北京实际上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考虑,方案和制度正在研究过程之中,可能在近期就会出台。
此外从医保的角度说,也将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医保的这种集团购买的优势,探索进行包括高职医用耗材,和药品谈判的机制,达到医保基金的总量能够控制,医疗机构也能够实现增收,参保人的负担也能够减轻。
另外,对于进一步医保基金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北京医保也在做一些制度性的工作。
蒋继元透露,目前北京医保正在与北京市法制办在共同完善起草北京市基本医疗的监督管理办法,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的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强化信息系统的管理,实际上目前我们北京市的基本医疗保险的信息系统是非常强大的,可以说每个人他所发生的医疗行为,每个医院所发生的医疗行为,在医保信息系统的数据中应该都会有一个准确、客观数据的体现。
他表示,今年还要在去年医疗机构建立工作站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医院之间的互通互联,提高北京医保的整个监管能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晏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