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院长王前强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和关注越来越高,医疗体制改革应运而动。2009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意味着在我国的医生可以在多个医院同时注册执业,即医师多点执业。
医生多点执业与医改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多点执业能推动医改进程,这样的想法是贴合实际,还是理想化概念?11月15日,针对“医师多点执业,能否推动医改进程”,众多专家、学者在第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展开了一番辩论。
作为学者代表,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院长王前强认为,只有推动了医改,才能够推行医生多点执业,在目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多点执业的推动作用难以评价。
在大家都讨论多点执业能否推动医改时,王前强却提出这样一个逆向思维的说法,有何根据?
首先,一个好制度的“落地”,需要有一个强势的集团作为立足体,才能真正去推动。王前强解释,在医改与医生职业这个主题中,最强势的集团是政府与医院。但政府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医疗发展下,并不强求医生都要多点执业,所以真正强势的是医院。而多点执业全面铺开这个制度设计,恰恰没有充分考虑医院的利益。
其次,现实中多点执业确实“不叫座”。 早在2009年9月,卫生部就发出《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有关问题的通知》。那年开始,各个省都在试点,“但目前北京不到1%的医生在多点执业,江浙一年也就是十几个人,多点执业主要是受到民营医院的欢迎,三甲医院不是特别支持,”王前强说道。
第三,原有的替代性制度仍适合目前发展。其实,多点执业早就在进行,只不过不以多点执业的名义在做,比如帮扶式医疗援助等。王前强指出,在目前的制度看来,多点执业对病人和需要医生支持的医院来说,是有利有弊的。在仍存在一些争议与不满的情况下,这样的灰色地带要阳光化,替代旧有的制度安排,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支持和强制力。
第四,多点执业有可能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目前,多点执业最受民营医院的欢迎,但是民营医院的收费不是大部分患者能承担的,“中国医疗没有守门员制度,费用问题也许难以解决医改最关注的看病贵问题。
多点执业普及基层医疗,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各方的强制力不够,只有进一步推动医改进程,让公立医院真正享受到多点执业带给他们的好处,也许才能真正推动这个政策与医改的相辅相成。”曾前强如是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以“持续创新,共同发展”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2013年11月15日~17日在广州举办,这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和最具影响力的医院院长大会。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