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元流感疫苗比奶茶便宜!中国疫苗协会紧急发文:不要内卷了!

原创:39健康网2025-11-25 10:45:11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近两年的中国疫苗市场,“价格坍塌”再贴切不过。

一支三价流感疫苗要多少钱?

在自费市场,价格普遍维持在50-100元之间。但在公费采购中,它已经低到了5.5元一支——和蜜雪冰城的奶茶几乎持平。

有行业人士向39深呼吸透露,正常情况下,单支疫苗的营业成本约在6元到20元之间。5.5元的报价,几乎难以覆盖成本。在流感疫苗接种旺季,不少企业为了不丢失市场份额,正以近乎疯狂的姿态大打“价格战”。

价格战持续两个月后,行业协会终于出手,试图为这场“内卷”踩下刹车。11月19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反对“内卷式”竞争,促进疫苗及其相关生物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明确提出在招投标过程中“严禁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参与竞标”,违规者将面临警告、通报批评甚至除名等处罚。

然而,疫苗价格持续走低已成趋势。2025年流感季刚开始,流感疫苗价格便触及历史低点,预示着今冬的价格战可能更加激烈。当“内卷式”竞争打到“赔本赚吆喝”的地步,疫苗企业究竟在赌什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将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健康?

从贵族苗到白菜价,疫苗价格击穿底线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近两年的中国疫苗市场,“价格坍塌”再贴切不过。

流感疫苗首当其冲。

作为典型的二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需公民自费自愿接种),它曾长期维持“百元级”的身价。

转折出现在2024年5月。江苏政府采购中,国药集团旗下三家生物制品研究所率先将四价流感疫苗中标价从128元降至88元;随后,华兰生物、科兴等企业迅速跟进,四价苗集体跌至88元,其中北京科兴进一步将价格压到78元/支。

降价潮并未停止。在“公费市场”中,2024年9月,上海生物在浙江集采中报出9.4元/支的三价苗,首次跌破10元大关;今年5月中旬,复星雅立峰以8元/支的三价流感疫苗中标“深圳市在校中小学生免费流感疫苗接种项目”。6月,浙江的中标价格进一步降至6元/支;到9月,北京采购中三价苗再创新低——5.5元/支,甚至低于部分地区的疫苗接种服务费。

“这不是降价,是‘骨折’。”一位疫苗经销商向39深呼吸表示,5.5元的价格已逼近甚至低于成本线。以流感疫苗为例,单支原材料、包装、运输成本约4-5元,加上生产线折旧、人工等固定成本,企业几乎不赚钱,只能靠规模勉强摊薄前期投入。

另一款二类疫苗——HPV疫苗的“价格战”更加触目惊心。

这个曾被称为“女性健康保护伞”的高价疫苗,如今也已沦为“白菜价”战场。

2022年,万泰生物的二价HPV疫苗中标价还是329元/支;而到2024年8月,沃森生物直接将二价苗报价砸至27.5元/剂,降幅高达89%。九价苗的竞争更为激烈——2025年6月,万泰生物国产九价HPV疫苗“馨可宁9”上市,定价499元/支,仅为默沙东进口苗(1320元/支)的38%。

“进口苗的‘高价神话’被彻底打破。”疫苗行业分析师王晨指出,万泰九价的定价策略直接倒逼默沙东代理商智飞生物“变相降价”:在重庆、西安等地推出“打一送一”“打二送一”活动,折后单针价格从1320元跌至900元左右。

不止流感与HPV,多款疫苗同样陷入价格“泥沼”。

据39深呼吸了解,内蒙古、山东等地的带状疱疹疫苗价格已腰斩,多地推行“打一赠一”。深圳某社康医院负责疫苗接种的工作人员透露,进口带疱疫苗目前在全深圳都推出“打一送一”促销,原本两针三千多的接种费用,现在只需支付一针。

在13价肺炎疫苗领域,辉瑞在国产产品的竞争压力下,已逐步退出公费市场,转向代理商运营模式。

然而这场价格战中,似乎没有真正的赢家。

A股中共有14家疫苗企业,今年前三季度,10家企业归属净利润出现下降,占比高达71.43%。智飞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亏损12.06亿元,万泰生物净利润亏损1.73亿元,沃森生物净利润下降36.24%……曾经的“疫苗茅”们,集体交出了今年最惨成绩单。

协会“亮剑”反内卷,能刹住“赔本赚吆喝”?

面对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行业终于坐不住了。

2024年11月19日,中国疫苗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反对“内卷式”竞争,促进疫苗及其相关生物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倡议》。这份覆盖334家会员单位(包括国药、辉瑞、智飞、万泰等国内外巨头)的文件,首次明确要求:“严禁以低于成本的报价参与竞标”,违者将面临警告、通报批评甚至除名。

“这是行业组织对两年价格战的正式反击。”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一位负责人表示,低价竞争不仅让企业利润暴跌,更可能埋下质量隐患——“为了压缩成本,个别企业可能降低原材料标准,或简化工艺流程,最终损害的是接种者的安全。”

但“反内卷”倡议能扭转局面吗?现实或许更加复杂。

“企业不是不想停,是不敢停。”某流感疫苗生产企业负责人坦言,全国流感疫苗年需求量约5000万支,而现有产能已超1.2亿支。“不降价,根本卖不出去;降价到成本线以下,至少还能维持生产线运转,保留市场份额。”

疫苗专家陶黎纳进一步分析:“当前中国疫苗行业最大的问题是‘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以流感疫苗为例,目前我国拥有流感疫苗(不含多联疫苗)批准文号的企业多达17家,批准文号共计59个。此外,狂犬疫苗生产商也已超过10家,13价肺炎疫苗在研管线超过10款。“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战根本停不下来。”

除了产能过剩,疫苗企业还面临需求持续下降的难题。

随着我国新生儿出生率连年下降,原本专注于儿童疫苗的企业被迫转向成人疫苗市场,却又遭遇“疫苗犹豫”的现实挑战。

北京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理事徐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6个月至6岁婴幼儿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常见原因,包括家长对疫苗费用和安全性的顾虑。

公众对疫苗的担忧不止于安全性。中国疾控中心曾参与一项在四川、河南开展的调查,选取9673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拒绝接种流感疫苗的调查对象占45.3%(4381人),排名前三的理由分别为“担心疫苗质量和安全性”(32.8%)、“对流感疫苗不太了解”(26.5%)和“接种疫苗不能降低得流感的可能性”(17.8%)。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孙铁英也指出,“疫苗犹豫”在部分公众,尤其是老年人中较为显著。“为什么有一些老年人不愿意接种?我们观察到,其实是因为他们担心疫苗副作用、对健康的影响,还有一种觉得打了还会得感冒。”

生机:出海“找增量”,创新“做增量”

当价格战进入“深水区”,疫苗企业已开始寻找破局之道。

第一条路:出海,去新兴市场“抢蛋糕”。

国内市场饱和,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万泰生物2025年前三季度疫苗出口量同比激增6倍,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康希诺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在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国获批,海外收入占比从5%提升至20%。

“东南亚疫苗市场增长快,且对中国疫苗接受度高。”万泰生物国际业务负责人介绍,他们的九价HPV疫苗已在印尼启动注册,目标是拿下当地20%的市场份额。

第二条路:创新,用差异化摆脱“内卷”。

简单的仿制疫苗已无利可图,头部企业开始押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康希诺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就是典型——这款国内独家产品,针对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填补了市场空白,毛利率超80%(行业平均不足30%)。

“创新才是疫苗企业的终极护城河。”陶黎纳强调,企业需要从“仿制思维”转向“需求导向”,比如研发多价流脑疫苗、新型肺炎疫苗,或针对罕见病、特殊人群的定制化产品。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疫苗价格走低当然是好事——它让更多人用得起疫苗,守护更多家庭的健康。

但我们更需警惕:当企业为低价“透支”质量,当行业因内卷“放弃创新”,最终伤害的可能是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防线。

好在,改变已经发生。无论是协会的“反内卷”倡议,还是企业的出海与创新,都在为行业寻找新的生机。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疫苗不再“比奶茶便宜”,而是“比健康更珍贵”。

39深呼吸

扫一扫关注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5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