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张衍浩:取消“以药养医”应逐步进行,不宜一蹴而就

2009-03-17 15:05: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日,新医改方案逐渐浮出水面,并有望在本周内公布定稿,新医改已“箭在弦上”。与此同时,医药界热议声也逐渐升温,这其中,期盼与忧虑并存。就目前争议较大的一些热点问题,39健康网专访了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张衍浩先生。

  大医院应加强与社区医院的“联姻”

  39健康:谈到医改的“效率”方面,目前的问题是大医院门庭若市,而小医院门可罗雀,这后面反映了一些什么问题?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有代表提出每个大医院应兼并周围的所有中小医院,包括社区医院,以利于统筹安排,为看病贵、看病难找到一条出路?对此,您怎么看?广东省这没有这方面的计划或行动?

  张会长:世界卫生组织要求,70%的病人要在社区看。在我国,社区收费标准肯定是低。很多病种严格在社区看。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实际上,文革以前,我们在城市也是实行这个制度,但现在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复杂。

  首先医疗保障体系一定要完善。要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医疗保障体系一定要完善,而且要适度向社区医疗倾斜。适当提高社区门诊报销比例,确保实现“小病进社区”的目标。

  第二,社区医疗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不够高,这是很关键的。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像法国,澳大利亚,不少是家庭医生、私人医生。无论是从服务站的规模、设施,还是医务人员的医技水平,都领先于我们很多。在我国社区医疗目前的情况下,要求很多病人集中在社区里面,这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三年前,就“联姻”的问题,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东山区划人民医院就有这个意愿,我当时就非常赞成。这种大医院跟社区的联合起来,能够做到互补。比如说对于社区医生的医技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至于具体运作方面,目前广州的做法是政府按人口平均支出将经费拨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如说社区有5万人,按每人每年20元计算,那每年就拨给社区10万块。与大医院的联合中产生的费用由社区自行支出。

  当然,目前的“双向转诊”也遭遇了一些尴尬,比如说病人“转”不上去,而有的病人“转”上去“转”不下来,个人认为,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院、社区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这个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专家更多
  • 幸宇坚主任中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

  • 曾广铨福建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药治疗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等妇科疾病;应用中医手段调理亚健康、慢性疲劳疾病及多囊卵巢综合征。 青春痘、荨麻疹、咳嗽、气喘、眩晕、关节疼痛、口腔溃疡、小儿厌食等中医治疗。

  • 印根权主任医师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擅长领域:擅长:儿童哮喘、儿童慢性咳嗽、小儿间质性肺病及呼吸系统疑难病的诊治。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