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第二届中国(广东)卫生与健康发展峰会暨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发布会于广州举行,本届峰会以“新医改新十年 健康广东再出发”为主题,回顾广东十年深化医改历程,聚焦健康广东建设新成果,探索县域医疗改革新路径,推动高水平医院建设,推进分级诊疗,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全面开启健康广东新篇章。
会议现场
会上发布了“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经过近9个月的深入调研,专家组反复比对分析,最终确定为“建机制、稳队伍、增活力、全面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径”等为“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N’模式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等荣获“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奖。
“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发布
医改10年,不同寻常的广东医改路
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过去 10 年,广东省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 这个初心,以建设健康广东、打造卫生强省为引领,边实践边完善,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医改之路。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段宇飞致辞时回顾了广东省医改这10年来的相关举措和成果:
“立柱架梁、精雕细刻”,始终注重顶层设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美好画卷基本绘就。广东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卫生强省战略,印发了《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同时印发了强基创优、构建医疗卫生高地两个行动计划,并高规格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在建设卫生强省的总体设计下,近年来先后出台健康广东规划纲要、“十三五”医改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综合医改实施方案等若干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1+2+N”的政策体系。
“聚焦基层、强基创优”,始终注重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来,各级财政统筹安排612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完善县级医院医疗软硬件设施。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村卫生站公建标准化建设、县级急救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日渐筑牢。实施千医下百县、百名首席专家下基层、千名大学生下基层、订单定向培养大学生等项目,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管理和业务骨干人才。创造性推行“公益一类财政保障,公益二类绩效管理”,激发基层活力,调动基层积极性。科学规划和布局医联体,加大城市三甲医院“组团式”帮扶基层力度,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
“大胆尝试、敢于突破”,不断推动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创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按照“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路径,全面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破除“以药养医”,着力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全面跟进,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多方参与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推动建立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推动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基本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落实五项公立医院人事管理自主权,推动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和薪酬制度。将公立医院改革纳入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率先示范,努力在公立医院改革创新上摸索总结更多经验。
“整合规范、提高水平”,不断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率先整合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发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推动建立“基本医保保基本、商业健康保险补充、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险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系统推进按人头、按床日、总额预付相结合的复合式付费方式,重点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形成了“以总额管理为基础、按病种分值付费和人头付费为主”的医保支付模式。实施适合医联体发展的支付方式,推动建立医保“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
“有序引导、流程优化”,推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药品供应保障更加规范。实施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全流程改革,推动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供应体系。率先在深圳市实施药品集团采购(GPO)试点,建立起“政府定规则、医院提需求、专家评质量、谈判降价格”的医药采购新模式;全面推广药品集团采购,实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两票制”,基本形成省、广州市、深圳市三方平台有序竞争态势,全省药品总体价格处在全国较低水平。
“法治引领、长远建设”,推进行业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卫生健康法治体系和法治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卫生监督工作信息化,完善卫生法规规范标准体系,建设综合监管制度体系与长效机制。强化部门联动,支持行业学会协助治理、鼓励社会参与,不断完善多元化监管体系。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健全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和标准,推动监管重心转向全行业监管,深入开展重点监督行动,促进卫生健康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书记、副主任黄飞在下一步医改工作展望中表示,要按照" 一个转变、两个重点" 的思路,以建机制为重点,加强资源要素的整合和科学调配,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体制机制五大制度;并构建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发布
为深入总结广东医改十年经验,广东省医改办邀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为首的专家队伍,启动“广东十年医改评估”专题立项。活动由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广东省医改办指导,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健康广东智库联合举办。
经过近9个月的深入调研,专家组反复比对分析,最终确定为“建机制、稳队伍、增活力、全面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径”等为“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N’模式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等荣获“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奖。
李玲介绍,该专题研究借鉴并拓展WHO卫生体系绩效评价框架,从医疗财务保障、卫生服务利用、健康结果三个主维度着手,根据“政策-体系-产出”的思路,采用数据分析、现场调查、文献和理论研究、专家咨询和研讨等方法,围绕广东十年医改的总体成效、主要做法和经验、面临的挑战开展研究评估,对广东省典型的改革试点经验进行进一步梳理总结,对当前广东省深化医改面临的环境和形势进行分析,为“十四五”时期广东深化医改的政策布局提供战略支撑。
黄飞表示:“各地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涌现出不少改革样本,这次会上发布的医改十大创新典型就是十年医改的缩影和先进代表,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这十大典型涉及基层综合改革、医联体建设、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社会办医、中医药发展、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医改的方向,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
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1.建机制稳队伍 增活力 全面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新路径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
2.以健康为中心 以基层为重点 初步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
3.全面优化政策环境 促进社会办医发展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4.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激发公立医院改革内生动力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
5.深耕医共体 服务大健康
阳西县卫生健康局
6.坚持强基层补短板 实现“大病不出县”
茂名市卫生健康局
7.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走适合山区发展的人才之路
韶关市卫生健康局
8.全面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工作 不断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
惠州市卫生健康局
9.组团式帮扶 一县一策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清远市卫生健康局
10.推进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打造山区中医药传承发展新模式
梅州市卫生健康局
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提名
1.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N”模式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越秀区卫生健康局
2.推进药品集团化采购改革降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成本
深圳市卫生健康委
3.创新机制激活力 优化资源促发展
英德市卫生健康局
4.实施附加补充医保 构建三重医疗保险保障
珠海市卫生健康局
5.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事业
恩平市卫生健康局
6.探索家庭药师全程管理患者用药新模式
南海区卫生健康局
7.实施“千人计划” 基层卫生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
云浮市卫生健康局
8.创新医联体合作模式 同质化医疗惠及乡村群众
汕头市卫生健康局
9.建设区域检验医联体 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德庆县卫生健康局
10.创新医保监管方式 守好百姓“治病钱”
湛江市卫生健康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在当今的医疗卫生体制下,医院不得不想办法创收、医生习惯于拿灰色收入、患者愤怒于花大钱看不好病……近三十年医改之后,医疗费用越来越高,医疗乱象越来越多,医疗弊端越来越重,医疗纠纷越演越烈,各方都叫苦不迭。医改为什么越改越让人委屈呢?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