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现:飞沫才是甲流传播元凶
问:您领衔的一项对旅行团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调查发现,飞沫才是这种流感暴发传播的元凶,这一成果发表在美国疾控中心最新一期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刊物上,这对调整防控对策有什么冲击作用?
曾光:这个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旅行团首例患者谈话或咳嗽时,通过飞沫将病毒传播给他人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而没有发现经空气传播病毒的证据。这使我们对抗甲流更加从容、淡定,增强了信心。空气传播是最难防范的,现在我们不必畏惧它,不必戴防护级别较高的N95口罩,也不必对空气进行消毒了,要做的是可以靠改变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来保护自己。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最好的疫苗是自律的自己,自律就是讲究卫生,管住飞沫,利己利他。
这一项调查成果是在中国全民防控、法律保障和社会携手的国情中完成的,是通过对300名旅行团游客中的病例搜索和危险因素回顾性“队列”研究得到的,难能可贵,具有重要的防控指导意义,因而得到全世界的尊重与关注。
曾光报告:甲流“第二波”来了
问:甲型流感的“第二波”真的到来了吗?
曾光:我们必须要对甲型流感形势有清醒的认识。目前疫情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一是有些出乎预料,大多数发生暴发的学校集中于中小城市,而非大城市,说明疫情现已蔓延到我国内陆的中西部地区;二是大中小学校均有疫情发生,提示疫情的波及范围将会越来越广;三是疫情已逐渐转为国内的本地传播而非“输入性”为主,防控难度随之加大。由于目前病毒传播速度加快,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发病数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可以说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已经开始了。
有人说病毒变异了才是“第二波”的开始,实际上,甲型H1N1流感病毒本身就是变异了的病毒,它是否再变异需要持续的监测,但即使是一种病毒,季节不同,其传播能力也不同。现在渐进秋冬,正是流感病毒极易传播的季节,家庭内易传播,高危人群易感染,同时,感染人数多了以后,老人、儿童、有基础疾病的人及孕妇等高危人群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波及。目前全球因罹患2009甲型H1N1流感而死亡的人数已达2000多人。
管住飞沫,我们能做什么?
问:飞沫传播甲型H1N1病毒的传播力如此强大,我们怎么应对它?
曾光:要让百姓知道飞沫是传播流感病毒的元凶,而没有发现空气能够传播病毒;同时,要让慢阻肺者、糖尿病人、孕妇、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及家人知晓,流感病毒的感染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严重危害。
对策就是必须改善自己的行为,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修正自己,完善自我;与其等靠疫苗,不如主动防范。具体包括:人与人之间谈话不要直面,相互斜对着站立;有条件时尽量保持人与人谈话在两米外的防飞沫的“安全距离”;勤洗手、勤换洗衣服;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来不及找纸可采用用衣袖遮挡的办法;在医院等“易染”环境中戴口罩,普通口罩即可;要改变某些习惯,如减少握手,改掉下意识抠鼻子、摸嘴的习惯;摸完扶手,下车后要洗手;患者要第一时间主动报告,为保护他人主动戴口罩,自觉休息、隔离。对于集体单位,不仅在学校,工厂、公司、军营、看守所都要切实落实防控措施,坚持晨检,早报告、早控制,该停课、停工的要果断坚决,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老百姓之间对于不良的卫生习惯提倡相互指正,城市之间、中小城市防控要向大城市学习,如北京市教委、卫生局召开的大学防控会就见到实效。
由于疫苗的研究慢于疫情蔓延,如果我们采取上述措施削平了疫情峰值,延迟了疫情发展,就为疫苗的研制、生产和安全接种争取了时间,就为减少和救治危重患者提供了机会,社会经济发展就减少了损失,最终达到减轻流感大流行危害的目的。
原声带
四川省某旅行团H1N1流感暴发调查
在旅行团3个航班300名游客中,共搜索到10名二代病例,症状以发热、咽痛和咳嗽为主。成都-九寨沟航班上旅行团团员的罹患率(30%),与九寨沟当地加入的成员罹患率(29%)基本相同,而与首例病人同坐一架飞机从香港飞往成都的91名乘客,以及从成都飞往九寨沟但没有参加该旅行团的87名乘客均无人发病。在同乘密闭空调巴士到九寨沟旅游的乘客中,与首例病例近距离交谈的16人中有9例发病,罹患率达56%,而没有交谈的14人,尽管在首例病例不断咳嗽的情况下同坐巴士近7个小时,却没有一个人发病;同时,交谈时间长于10分钟者的罹患率为80%,高于交谈2至9分钟者17%,相对发病风险为4.8倍,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责任编辑:袁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