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21日在北京开幕,与会代表将共同探讨甲型H1N1流感防控这一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政府高层官员表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各国应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自从甲型H1N1流感疫情今年3月在墨西哥暴发以后,迅速在全球蔓延。世界卫生组织6月正式宣布将其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6级,这是本世纪以来全球首次面对“流感大流行”。迄今,这种新型流感的疫情已扩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感染甲型H1N1流感人数已经超过18万人,造成至少1799人死亡。
在21日召开的“甲型H1N1流感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进行视频致辞。她说,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甲流防控形势严峻:“我们需要为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甲型流感的疫情做准备。在世界过去几次流感大流行的历史上,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我们至今仍不能说,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了,或者更糟糕的情况将出现。一旦病毒出现变异或者漂移,我们全球现有的防控手段仍然很脆弱,我们必须为可能出现的新病毒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当天在开幕式致辞时指出,中国采取了有力、有效、有序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遏制了疫情的不利影响,迄今没有因甲型H1N1流感所致的死亡病例。中国将继续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疫情大规模流行的风险:“中国政府毫不松懈地加大监测力度,及时跟踪病毒变异及耐药情况,以社区、学校、乡镇为重点,最大限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生死亡病例。中国将加快疫苗和药物研制贮备,加强风险提示,增强公众防御意识,尽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们健康的影响。”
据介绍,在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和相关国家保持联系,并根据国际惯例适时调整防控措施和策略,并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
中国卫生部长陈竺在发言时表示,虽然目前甲型H1N1流感仍属温和,但不排除病毒发生变异,致使传播力、致病力增强的可能,他倡议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一是各国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同时,应把履行防止疫情扩散的国际义务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二是应进一步加强全球流感大流行信息交流平台系统建设,及时分享疫情信息和防控经验。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疫苗和新药研发合作,包括进行高技术领域内的交流合作。四是要尽快研究制定病毒发生变异、毒力增强后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五是支援发展中国家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建设。六是各国应密切合作,彼此尊重不同国情,协调疫情防控行动。”
“甲型H1N1流感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由中国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柳叶刀》医学杂志等共同举办,共有9个国家的卫生部部长、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负责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名流感防控专家参加。他们将在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探讨流感大流行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实施策略,分享全球流感防控经验和教训,以及探讨和交流最新科研成果。
(实习编辑:林洁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