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甲流疫情持续,有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暖化,以往冬天较活跃的甲型流感包括猪流感,改为在夏天活跃散播,且夏季高峰期延长,毒性更强,5月已出现甲流高峰,病毒在8、9月更有80%至90%日子活跃。中文大学微生物学系教授陈湘基指出,人类对甲流病毒缺乏免疫力,极有可能成为本港今个夏季最主要的流感病毒。
中文大学微生物学系与天文台展开一项研究,分析了1997年至06年经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实验室确诊的甲型及乙型流感入院个案,及天文台在沙田区录得的天气数据。结果发现,过去10年间,威院共有逾7,500名确诊流感个案,当中甲型流感患者为6,076名,乙型流感者则为1,462名。单是去年,便有504名流感患者需在威院留医。
8、9月有8、9成日子病毒活跃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莫庆炎指出,甲型流感在摄氏21度以下,及摄氏24度以上的活跃度较高;乙型流感则在摄氏20度以上的活跃度较高,研究数据亦显示两者的活跃度与天气的关系各有差异。他指出,甲型流感一般有两个季节性高峰,分别为2至3月及6至7月;乙型流感的高峰期则只介乎1月至3月之间。他指出,研究发现,1998年至2000年的数据显示,冬季及春季甲流的高峰强度明显高于夏季;但到了04年开始,则以夏季更强。
莫庆炎表示,由于全球气温上升,故研究亦假设今年夏天的气温比1997至06年平均值升2度,推断出今年甲流高峰期提早在5月降临,且持续至9月,甲流病毒于8、9月更有80%及90%日子活跃。他说:「若以5月至11月计算,甲流活跃的平均日数由之前的58%,大大升至71%。
(实习编辑:焦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