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2日A8版报道了长海医院附近有几辆黑救护车长期藏身小区(详见《黑救护车小区出没一年多》一文)。昨天下午,市交通执法总队、医疗急救中心以及交警部门对长海、凉城以及长征三家医院附近的黑救护车进行了首次联合整治。昨天上午9点,记者随执法人员来到长海医院,在嫩江路体育学院的后门发现了一辆可疑的外地牌照救护车,经过检查,确认该车涉嫌非法运营被扣。在这辆“救护车”内,执法人员发现小广告、自制担架床,严禁给人使用的工业氧气、收据、甚至还有病人签下的“生死状”。若不是亲眼所见,几乎无法相信如此简陋的黑车承担的却是救死扶伤的重任。
市民举报黑车踪迹
昨天上午9点,记者来到长海医院,杨浦区交警支队的民警和市交通执法队的执法人员已在待命,而医疗急救中心也派出了一辆救护车以及医护人员配合行动。
上午,9点30分左右,执法人员接到报告,一辆河南牌照的救护车被发现停在嫩江路上体育学院的后门,据居民举报,该车长期停在此处,有黑救护车的嫌疑。记者于是随执法人员赶到现场。
在体院的后门通道上,这辆全顺救护车和普通救护车几乎无异。车顶有警灯,车身喷涂红十字,前面有120急救的字样。透过车窗玻璃,记者能隐约看到车厢内的医疗设备,但因为贴膜极深,无法确认车内有哪些设备。记者看到该车的驾驶室比较杂乱,座位上还放着一件白色工作服。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经常可以看见这辆救护车停在这里,一停就是很久,司机是个中年人,就住在对面的小区里,一直穿着便装,看上去不像是急救人员。
该车身份非救护车
可疑救护车身份究竟是真是假?交警立即对这辆车的牌照和发动机号进行了核实。几分钟后,核实结果传来,该车属于河南周口市沈丘县白吉镇中心卫生院,牌照和发动机号没有问题,但交警发现这辆车登记的车辆种类为非营运,并非救护车。
车辆身份有疑点,但驾驶员不在,车门打不开,就无法对车辆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这时执法人员发现车内有一块“广告板”,上面有一个电话号码。执法人员拨了过去,是一名男子接的。执法人员告知对方,他的车辆被人举报违法停车堵塞通道,即将被牵引。男子很快表示几分钟内赶到现场。
过了几分钟,对面小区里走来一名中年男子,自称姓鲁,他就是救护车的司机。“我是正规救护车,白吉卫生院的车,刚把病人从河南送到上海。”男子有些紧张,特别强调正规二字,在执法人员的要求下,他不情不愿地打开了车门。
设备简陋令人惊骇
望着车厢内部,配合执法的120急救中心的专家们看得目瞪口呆。“牛!真牛!”一位专家喃喃自语道,他告诉记者,很惊讶有谁敢用这辆“救护车”运病人。
推床,是把中间的座位拆除硬加进去的,没有充分的固定,一个急转弯就会倒向一侧;一瓶氧气瓶放在座位下,但不是医用氧气,而是工业氧气,吸入后会损伤人的呼吸道系统;驾驶室和车厢没有任何隔离,如果有不能自控行为的病人或者有传染病的病人上车,那么后果将无法想象;除了简陋的供氧设备外,像心电监护仪、起搏器、气囊面罩呼吸机、心脏按压泵等救护车应该有的急救医护设备,这辆车全部没有。
如此简陋的“救护车”,看得急救中心的专家们直摇头,说与其说这是辆救护车,不如说是一辆运输车,因为除了把病人当货物一样运外,它几乎无法在途中给予病人任何护理和救治,“就凭他用工业氧气这一点,没病的人上了车也得生病。”
病人签下“生死状”
在车辆的杂物柜中,执法人员发现了一张病历卡,再仔细一看,居然是张“生死状”:“因病人生命危险,如在路上出现任何意外,与医护人员无关,由本人全权负责。”落款是张××。
这样的“生死状”并没有让急救中心的专家感到意外。“因为设备简陋,他们也知道一些危重病人凶多吉少,为了留一条后路,往往会让他们写‘生死状’,万一出现问题,就以此为借口开脱。”专家告诉记者。
随着“生死状”还一起翻出些单据,其中有一本收据,明白的记录着这辆“救护车”近期来的一些业务。“上海长海医院至上海松江医院。收费:500元。事由:转运费。”“上海长海医院至舟山定海医院。收费:1900元。”
这些单据表示,这辆“救护车”除了做跨省接送外,还接市内转院业务,就算这辆救护车是真,那显然也是不被允许的。种种迹象表明,这很可能是一辆非法运营的黑救护车。
司机说辞漏洞百出
面对种种反常迹象,司机依然坚称这辆车是正规救护车。执法人员与司机进行了以下对话。
“你的医院工作证呢?”
“没有带。”
“车上为什么会有广告小卡片?”
“就是方便病人以后找我,他们也有叫不到车的时候,说实话就是自己赚点钱。”
“你什么时候来的上海?”
“昨天,把一个病人从白吉送到上海。”
“那你怎么解释这些收据?”
“……有时候按照病人的意愿写的,其实不是这样。”
“你的车上有没有医护人员?”
“如果病人需要,会从医院找医生和护士。”
“你的车怎么消毒?”
“我天天用消毒液擦……”
“救护车要到专业的消毒点去消毒你不知道?”
“……我就是一个开车的,哪知道那么多。”
一番问答把司机问得哑口无言,执法人员将这辆车暂扣调查。
黑救护车害人不浅
上海市医疗救护中心跨省救护科沈科长感慨道:“斗智斗勇这么长时间,终于逮着了一辆。”作为上海唯一可以承接跨省接送业务的救护力量,该中心和黑救护车斗争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中心收集了一批黑救护车的信息资料,并在这次执法中提供给执法人员,这些信息资料很多都是以“背黑锅”的代价换来的。
有一次,一位病人打120要救护车需要出省服务。当救护车赶到医院时,家属很奇怪:“你们不是已经把人接走了吗?”原来许多黑救护车司机在医院广布耳目,只要知道有病人要救护车,就抢在正规救护车赶来前把病人拉走。结果这次果然出事了,病人在途中发生了意外,家属大吵大闹,急救中心莫名其妙地背了黑锅。
除了病人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黑救护车一般是上车前谈价钱,但没有任何凭证,车开到路上往往就由不得病人了,以各种理由加价。如果病人不同意,司机会威胁把病人扔在半路,病人只能忍气吞声。
黑救护车属非法运营,如果发生交通事故,乘坐者将得不到任何赔偿。
持续整治黑救护车
市交通执法总队的工作人员郑先生表示,这是本市第一次对“黑救护车”展开联合执法行动,这是市委市府“平安建设推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之所以是首次开展行动,是因为治理黑救护车和打击一般的非法营运不一样,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郑先生告诉记者,之前的一个担心是如果黑救护车里正好有危重病人,如果把这辆车拦下调查,会耽误病人救治。因此在这次执法中,每路行动组都配备了急救车,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正规救护车可马上把病人继续送往医院。
郑先生表示,这辆“救护车”已经涉嫌非法运营,正被执法部门调查,如经查实将被严罚。这次行动只是上海打击黑救护车的一个开始,这一信号预示着上海将持续不断整治黑救护车现象。经过昨天的执法后,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三家医院周边黑救护车扎堆的现象已经消除。
新闻思考
黑救护车为何有市场
采访中,多数市民对黑救护车极为反感。这些车辆害人不说,还长期藏身在小区里,市民担心这些不经消毒的黑救护车会成为“病原体”。但也有市民表示,救护资源的紧张,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是黑救护车存在的一个原因。
“跨省的救护车真难叫,黑车却随叫随到,甚至不请自来。”一位市民告诉记者,他有一次想要一辆救护车,把病人送往绍兴。结果打电话后被告知能出省的救护车已经派完了,订了很久都没订上。后来有一个人上来和他搭讪,说能叫到救护车,吹得天花乱坠。一看车子,原来是辆黑救护车,这位市民当然不干,但之后又遭到好几次同样的骚扰。这位市民表示,如果是经济困难或是等不及的病人,可能就真的被忽悠上车了。
出省服务需求很多都来自于出院病人,其中一些来沪就医的病人临终前想回家“落叶归根”的需求特别强烈,黑救护车则能满足他们随叫随到的需求。
还有就是一些外地病人在上海医院病故,按照要求要在火化后才能由其家属把骨灰带回故乡。但一些家属为了遵循家乡土葬的习俗,也会叫黑救护车来运送遗体。这种行为因为可能散播传染病被严令禁止,但黑救护车只要能赚钱什么也不管。
“能否将‘游击队’改编成正规军?”有市民建议,社会对跨省救护车的需求日渐增加,如果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救护车资源紧张,是否可成立私人救护车公司,接受政府监督管理,借助社会力量缓解这一问题。
(责任编辑: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