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与肺癌究竟有怎样的关系?昨日,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研究员吴兑表示,通过研究发现,灰霾天气与肺癌有相隔7年同步增长的统计关系。
相关研究受钟南山启发
昨日是世界气象日,吴兑在题为《中国大陆灰霾天气的细粒子污染本质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报告中表示,上个月,他所研究的灰霾与肺癌关系的论文在美国《大气环境》杂志上发表。“早在2006年与钟南山院士共同参加完一个论坛后,受钟院士启发,我就想着手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苦于无法从其他相关部门得到相关的数据资料,”所以只好通过对公开发表刊物的肺癌资料、吸烟率以及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肺癌和灰霾天气有相隔7年同步增长的统计关系,就是说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7年左右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吴兑表示,这项研究还无法从发病机理上证明两者的关系,因此他希望能够与防疫部门、流行病专家及呼吸疾病专家等共同研究该问题。该论文通过对广州1954年-2006年52年间的地面灰霾天气历史测量数据统计,发现肺癌发生率伴随气溶胶污染事件的显著增长而大幅增加,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完成该论文。
“对于治霾市民要有耐心”
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对于治理灰霾,吴兑认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市民要有耐心”。目前,广州在空气治理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只是目前仍处于量变阶段,市民还无法感知到空气质量的好转。吴兑解释,目前广州的灰霾主要是细粒子污染,如果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悬浮微细粒子从20微克升至40微克,能见度就会从40公里下降到10公里,若从40微克升至120微克,那么能见度就会从10公里下降到七八公里,“反过来就是治理过程,”吴兑称,若从120微克/立方米消减一半变成60微克/立方米,并无法看到好转。但这也许要经过十几二十年才能实现。
部门合作与城市联治是出路
对于如何治理,吴兑认为要从部门联动和城市联防联治两方面着手。他透露,目前政府已投入资金进行立项,以使气象与环保两个部门更好地配合,为政府决策和市民出行提供参考。此外,如果城市之间能够联防联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广佛同城4个具体协议之一便是环境保护,这是一个好消息,”进而扩展到整个珠三角城市群对污染联防联治将是最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温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