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疾病要闻 > 正文

以科学与冷静直面甲流蔓延 接种疫苗防后患

www.39.net  2009-11-5    
以科学与冷静直面甲流蔓延 接种疫苗防后患


  在2009年的这个秋天里,全球的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形势,又一次严峻起来。中国也不例外,发病人数持续上升,并出现死亡病例。骤冷骤热的天气,则为甲流病毒侵入人体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人们清晰地记得,就在半年多前,甲流始于墨西哥,继而蔓延于全球,这是这种新型流感的第一次大流行。

  在经历了一个相对沉寂的夏天之后,甲流病毒开始再度活跃,并带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帮助疫情扩散的社会性原因。

  如果说半年前人类初次大面积接触甲流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慌乱,那么在半年后,人类总体上对甲流的认识已经更为深入,也有了一些办法防控甲流(如疫苗)。不过,疫情并不因此而得到迅速抑制,而是在继续蔓延,威胁人类的健康,甚至夺走了一些人的生命。

  瘟疫是人类的天敌,也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面对甲流的蔓延,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甲流作为公共卫生危机的可能恶化,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已再度敲响警钟。毫无疑问,防控甲流的迅速蔓延,目前仍然需要全球各国和地区的继续合作。各国和地区间疫情严重程度不一,经济实力不一,卫生条件不一(甚至极为悬殊)。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目前仍需要增加全球性的公共产品。如在启动本国一定级别的疫情防范机制的同时,尽力给予主要疫区以资金、物资、防疫技术与资源等方面的帮助。过去的经验表明,面对国际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合作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在一场席卷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面前,拥有绝大多数专利权限的发达国家制药企业应当有所取舍,不是紧守着专利权不放,而是基于药品的特殊性质,基于人道立场与人类共同命运,向发展中国家药企开放生产权。与上半年甲流第一次爆发相比,秋天里第二轮的蔓延,其力度相当之大。在上个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经宣布美国进入甲流全国紧急状态。随着甲流危机在未来的可能恶化,发达国家制药企业开放药品生产权的必要性也在增加。

  在中国,从第一个输入型病例开始,半年来感染甲流人数一直不断上升。自5月11日报告首例甲流确诊病例以来,截至10月28日,31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2万余例,其中境内感染约4万例,占病例总数的94.9%。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这些数字将不断被刷新。

  防控甲流的迅速蔓延,将是卫生部门的重要使命。自2003年“非典”暴发以来,应当说,面对此类传播速度快、后果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的卫生系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处置经验。政府的其他系统,也能较为高效地配合卫生部门,共同搭建起防控疫情之墙。

  当然,甲流的蔓延,又与每个个体的民众息息相关。政府关于防控流感的种种措施,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每位民众身上。不难注意到,在甲流形势趋于严峻之时,关于甲流及甲流疫苗的议论甚多,甚至出现了一些谣传。这个时候,对每一位民众来说,更需要一种科学的精神与冷静的态度,来直面这一危机。不足或过度的反应,都不可取。

  对于甲流这种流感的严重性,要有一次再认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疫情现在呈快速上升的趋势。现在已经报告全球的确诊病例是39万多,死亡病例5000多例。WHO认为,全球实际发病数和死亡数应会超过目前这个报告数。但总体而言,甲流的威力比较温和,从国内情况看,重症比例很少,死亡比例更是极小。因此,面对甲流的蔓延,既要高度重视,又要持科学的态度,不必过于恐慌。很多事情,往往过犹不及。

  从现实来看,防止甲流感染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接种疫苗。目前在社会上,围绕着接种甲流疫苗,一些民众有忧虑之心,比如疫苗从研发、生产到接种,只花了相对较短的时间,因此担忧疫苗的副作用与后遗症。这种忧虑不难理解,但应该看到,从技术来说,中国的流感疫苗研发,原本就拥有较高的水平,另外还有大量志愿者的踊跃支持,帮助做临床试验;从实践效果来看,目前已报告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疫苗接种者,比例很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曾光日前表示,如果现在不接种甲流疫苗,可能后患无穷。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强调了疫苗接种在整个防控体系中的作用,尤其是重点人群的接种,其必要性尤其凸显。重点人群通过接种疫苗而基本消除感染机会,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这种流感的传播。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中国涌动“不孕潮” 你是其中一员吗?(专题)

  惊!小心340万淀粉做的假毓婷假伟哥

  奇!什么东西能治甲型H1N1流感?

  详解内地孕妇为何挤爆香港医院产子(图)!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谁让我的宝宝成了畸胎?

(实习编辑:张雯馨)

  • 网友评论发表时间
内容:
请输入验证码: code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