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微创全飞秒手术量将突破1000万例,其中中国占了七成以上。有业内人士质疑蔡司设备垄断市场,也有人指出手术价格高昂,并存在复发及安全隐患。
“两只眼睛一万八千元,今天有优惠,前五位只需一万六千……”
在某公立大医院举办的全飞秒摘镜科普义诊现场,医生报出的价格让不少年轻人心动,当场便决定接受手术。
第一次感受全飞秒手术,难免会紧张。21岁的林可(化名)滴完麻药后躺上手术台,医务人员帮她调整好体位与头位。医生用开睑器轻柔地撑开她的眼睑,并安抚道:“放松,双眼自然睁开,注视绿色闪烁点,保持不动。”
随着机器提示音“ready”响起,手术正式开始。医务人员在一旁轻声提示每个步骤,并叮嘱她:“如果发现绿光逐渐消失,不要主动寻找,继续保持双眼睁开,注视正前方。”
林可表示:“整个过程不痛,但接近结束时眼睛有轻微异物感,似乎是有镊子夹走了什么东西(实为极薄的角膜透镜被取出),然后眼睛受到刺激突然流泪,整个手术感觉只有几分钟。”
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球微创全飞秒手术量将突破1000万例,其中中国占了七成以上。
我国全飞秒手术已经突破700万例
为何中国全飞秒手术量如此巨大,位居全球第一?
近视矫正手术发展近40年,术式不断迭代。目前主要分为角膜激光手术和眼内屈光手术。主流角膜激光手术包括全飞秒(SMILE)、半飞秒(FS-LASIK),以及LASEK、PRK等表层切削的准分子激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则以ICL晶体植入为主。
◎ 角膜屈光手术不断迭代升级。/ 图:作者摄
全飞秒手术(简称SMILE)是角膜屈光手术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该手术完全依靠依靠飞秒激光技术完成手术过程,无需制作和掀开角膜瓣,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高宗银介绍,全飞秒手术是指通过飞秒激光技术在角膜基质内切割出一个透镜形状的组织层(称为“基质透镜”),随后通过—个2-4mm的微小切口将透镜取出,从而改变角膜的屈光率,达到矫正近视、远视或散光的目的。
据统计,自2011年全飞秒手术引入中国以来,手术量已超700万例。这一数字背后,既反映出眼科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也折射出我国作为“近视大国”的现实隐忧。
眼科医生普遍认为,中国全飞秒手术量大,主要原因是近视人口基数庞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人数多达6亿。
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活动减少、电子产品依赖、学业负担加重等因素,导致近视发生率不断攀升,且呈低龄化趋势。《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大学生近视率超90%。
在现有医学条件下,屈光不正尚无法彻底逆转,只能借助佩戴眼镜、手术等方式矫正。18–35岁、有强烈“摘镜”需求的年轻人构成了手术的主要人群。
另一方面,职业刚需与“颜值经济”也推动了手术需求。征兵、招飞、消防员及部分公务员岗位,乃至高校某些专业(如军事、公安、航海、医学等),均对裸眼视力有明确要求。加之年轻人对外貌与便利性的追求,使屈光手术逐渐成为“刚需消费”。
目前国家征兵和民航招飞虽允许接受过近视手术者报名,但对手术方式有明确规定。2025年度征兵视力标准指出,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低于4.8需进行矫正视力,而且必须是“屈光不正经准分子激光手术(不含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其他术式)后半年以上,无并发症,任何一眼裸眼视力达到4.8,眼底检查正常,除条件兵外合格。”
有眼科副主任医师告诉39深呼吸,“由于专业报考、参军体检,很多人亟须马上用眼,全飞秒术后恢复快、符合体检要求,因此成为很多人的首选。”
◎ 全飞秒是很多人摘镜的首选。/ 图:123rf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对屈光手术认知加深,越来越多人愿意自费选择全飞秒。国家医保是保基础的,近视手术类似于医美,所以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目前全飞秒手术费用已从早期每只眼万元以上降至6000–8000元。不同城市、医院存在差异,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双眼全飞秒手术大概要2万元,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仅需1.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角膜屈光手术设备市场基本由跨国企业主导,包括蔡司、达芬奇、爱尔康、博士伦等。尤其是全飞秒设备研发难度极高,目前全球仅德国蔡司可生产,其SMILE 3.0设备单价超千万元。
2023年,蔡司VisuMax系列全飞秒设备在中国装机量超800台,覆盖800余家医院与眼科机构。有专家透露,每完成一例全飞秒手术,医院须向蔡司支付约1万元专利使用费。
据悉,目前国内也有企业正积极研发全飞秒激光手术设备,力争打破垄断,降低手术成本,让更多患者受益。
“摘镜”热潮背后的安全争议
随着近视防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全飞秒手术推广日益广泛。“安全无后遗、30秒拥有高清视力”等宣传吸引越来越多患者选择该手术。
然而在手术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也出现了褒贬不一的术后反馈。有业内人士质疑蔡司设备垄断市场,也有人指出手术价格高昂,并存在复发及安全隐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主任医师王凯本人也接受过全飞秒近视矫正手术。作为戴镜多年的医生,他在2018年做了手术,没有任何并发症和后遗症,现在工作生活用眼一切正常,他对此类屈光手术持肯定态度。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也有十几位医护做了全飞秒手术,均对效果满意。其中一位眼科主治医生曾医生,全飞秒手术已经7年,术前度数为双眼近视250散光50,术后视力双眼达到1.5。她回忆说:“早上做了全飞秒手术,下午我就去参与了一台眼底手术,视力恢复得真快。”
随着术前检查和手术设备不断进步,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已大幅提高。中山眼科中心余克明教授在2025年广州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眼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表示指出,屈光手术现阶段基本没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
但他也强调,没有绝对安全的手术。少数患者仍可能出现干眼、眩光、角膜感染甚至圆锥角膜等问题,对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 严格进行术前检查,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图:作者摄
一旦小概率风险发生,对个体可能是毁灭性的。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患者诉说自己因激光近视手术并发症饱受折磨。
25岁上海小伙吴明(化名)自称“人生毁在了一台10分钟的近视眼手术上”。他花了15500元在三甲医院做的全飞秒,术后第10天眼睛开始出状况,左眼看得特别清楚,但是右眼怎么都看不清。后来,眼睛越来越疼,视觉质量不断下降,严重的畏光和干眼,让他几乎不能正常的生活。伴随着眼睛不断恶化,他出现了心理问题。“在无数个被眼睛疼醒的夜晚,我想过自杀。”吴明提醒:谨慎做激光近视手术。
类似情况的还有小何(化名),2015年全飞秒手术一年半后确诊圆锥角膜,这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后续治疗费用超10万元。
多位眼科医生指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往往术前就存在其他眼部问题。这类本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可能选择了不正规的机构,医生为了获利而超范围手术。
尽管近视激光手术设备相同,但患者个体条件、医生技术水平差异显著。余克明教授强调:“医生必须严格规范手术,从术前检查、术中术后做好预防,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将后遗症、并发症风险减到最小。”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飞秒激光近视眼治疗中心主任医师杨莎莎表示,全飞秒手术通常适用于年满18周岁以上、50岁以下,近视度数稳定两年以上(每年增长不超过50度),近视度数100度~1000度,散光度数≤500度,满足角膜厚度正常,无眼部及全身禁忌症的近视患者。
激光近视手术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可以帮助提高视力,但并非一劳永逸。它不能阻止新的度数增长,也无法预防高度近视可能引发的眼底病变。即便接受手术,日常仍应科学用眼,避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保护视力健康。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外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