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新乡市医疗保障局下发了一份《关于调整新乡市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医保服务政策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该通知明确规定,自2025年8月15日起,将暂停市本级三级医疗机构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医保服务,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则继续保留原政策。
“门诊报销不再包含大医院,患者看门诊要想报销医药费用,得去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了。”
近日,河南省新乡市医疗保障局下发了一份《关于调整新乡市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医保服务政策的通知》,引发广泛关注。该通知明确规定,自2025年8月15日起,将暂停市本级三级医疗机构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医保服务,二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则继续保留原政策。
◎城乡居民医保门诊报销调整 / 图:新乡医保微信公众号截图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
政策的背后,实则是医保基金可持续能力与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当地医保基金压力较大,有必要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报销政策的杠杆作用,希望引导患者首诊选择基层医疗机构,从而缓解大三甲“人满为患”、基层“门可罗雀”的结构性矛盾。
有业内人士向39深呼吸表示,新乡此举意在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患者若直接前往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医保将不予报销。但他也指出,该政策对其他省市影响有限,因为部分地区此前并没有将三级医院门诊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调整仅涉及城乡居民医保,并不包括职工医保。职工医保参保人仍然可以在三级医院享受门诊报销。
根据参保人的身份不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分为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两类,二者在筹资水平、报销比例和定点医疗机构范围上均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职工医保的保障水平更高、覆盖机构更广。
有专家分析认为,新乡市医保局选择从城乡居民医保“开刀”,很可能是因为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池更为紧张,调整报销政策是出于保障基金安全运行的现实需要。
◎在广州,大医院定点后门诊看病可报销 / 图:作者摄
新乡市并非孤例。
为了推进分级诊疗,控制医保基金支出,全国各地纷纷出台类似政策。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长期不均衡,八成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这其中又有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的资源最优质。尽管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占全部医疗机构的95%以上,三甲医院只有0.25%,但是绝大多数患者仍倾向于选择公立大医院就诊。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2015 年 9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三级医院要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分流慢性病患者。随后各省市跟进出台相应的政策。
比如:青海省自2017年7月1日起,全部取消西宁地区三级公立医院的简易门诊,并要求其普通门诊量较上年减少25%;广东省提出推动专家、名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诊疗服务或到基层开办医生工作室,逐步降低大型医院门诊比例,鼓励大型医院逐步取消门诊。
海南省在2022年明确发文“逐步取消三级公立医院普通门诊”,江西省也在2023年底提出,到2025年,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人次数与出院人次数比值要实现逐年下降。
所谓“普通门诊”,通常指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生坐诊的常规门诊,区别于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这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海南还是江西,三级医院不仅普通门诊没取消,甚至还开设了午间门诊、周末门诊,以更好满足上班族等群体的就医需求。
业内分析认为,患者需求始终存在,使得三级医院普通门诊难以真正削减。更深层的原因,是基层医疗机构仍面临信任危机和发展瓶颈。
全科医师制度在我国已推行二十年,但民众对基层医疗的信心仍显不足。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1年,医院诊疗人次占比逐年上升,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占比却呈现下降趋势,勉强保持在50%-55%之间,“虹吸现象”仍未逆转。人才流失、药品种类有限、检查设备落后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基层医疗发展的主要原因。
据39深呼吸了解,很多患者前往三级医院门诊,除了看病做检查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慢性病患者来定期开药,“三甲医院有很多在二级医院根本开不到的药”。
◎部分患者到医院是为了开药 / 锐景视觉
由于基药目录限制、采购资金不足、配送渠道不畅等原因,不少药品在基层难以配备。部分地区规定,一种药品在基层医疗机构只能存在两个规格,而且选药时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主,哪个便宜用哪个。
“小区对面就有一家3层楼高的社区医院,但是药品真的太少了,经常开不到好的药,很多检查也做不了,不去大医院怎么解决?”家住广州番禺区的黄伯(化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大概每隔半个月就要坐车到3公里以外的一家三甲医院去开药。每当他颤颤巍巍跟随人流拥挤在挂号大厅时,总不禁感慨:“要是社区医院也有这些药该有多好。”
此外,基层医师处方权限不足、单次开药量限制严格等问题,也加重了患者往返奔波的负担。90后妈妈阿玲(化名)表示,因孩子患有慢性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自购了雾化机每天在家做治疗。但是,雾化三联药物在社区一次最多只能开三天,而去市妇儿中心却可以开足一个月,“省事太多了”。
面对基层药品供应难题,一名不愿具名的社区全科副主任医师透露,部分基层医院因效益不佳长期拖欠药企货款,导致供应商不愿供货;一些进口药或生物制剂受招标采购、代理商能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层层盘剥,导致难以进入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的药房。
对于卡点不在技术上,而是没有办法开出合适的药物,基层医生也表示很无奈,面对病人的底气都少了几分。
因此,新乡取消三级医院门诊统筹报销,或许能在短期内为医保基金“省下一笔钱”,但能否真正引导患者下沉,仍需打上一个问号。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基层医疗在药品、设备、技术、人才等方面真正强起来,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分级诊疗制度才能落到实处。
医改是一道平衡题:一端系着医保基金的安全可持续,另一端是百姓就医的便捷与获得感。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真正增强基层医疗的服务能力,激活分级诊疗机制,仍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