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将近一半的成年人拒绝接种疫苗,甚至在一些地区“越是文化程度高,越是接收更多传言,反而越不敢打”。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在人类对抗传染病的漫长战役中,疫苗接种始终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策略。
然而在中国,这道生命防线正遭遇成人疫苗接种率持续低迷的严峻挑战,其中老年群体免疫接种缺口尤为触目惊心。以预防疾病的成人疫苗流感为例,中国疾控中心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率仅为4.3%,甚至医务人员不到5%,与WHO建议的流感疫苗75%接种覆盖率形成巨大落差。
而在一项由中国疾控中心开展的研究数据显示,有将近一半的成年人拒绝接种疫苗,甚至在一些地区“越是文化程度高,越是接收更多传言,反而越不敢打”。
我国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一直偏低
儿童从婴幼儿开始都会经历严格的儿童保健,检查的同时,他们就享受了免费的疫苗接种。但成年人的情况与儿童则截然不同,除非生病,否则他们不愿意与任何医疗机构有交集,医生也不会提醒他们接种最新的疫苗。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科长陈文敏正在为该中心的带状疱疹疫苗、HIB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库存问题而头疼,“因为是非免疫规划疫苗,几乎没有成人来主动接种疫苗。”
天南海北的基层工作者们对于目前非免疫规划疫苗有着大致相同的苦闷,尤其是劝健康的成年人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是一项 “科普”、“引诱”、“连吓带哄”、“有时还不得不忽悠”的工作。陈文敏所在的街道辖区内近一年来开展了多次疫苗科普活动,但面对程文敏的“科普”,居民常常是无动于衷,他们会说,“你这样推荐,能赚多少?”
根据2025年疫苗与健康大会披露的最新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数据:老年人是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但在国内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一直较低。2020年至2022年,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疫苗整体接种率由2.35%增至3.23%,全国仅4个省份接种率大于10%,(得益于地方提供了一些免费接种政策)。
2022年,老年人的带状疱疹疫苗1剂次及以上接种率从2020年的0.01%增至0.1%,但全国所有省份均小于1%;流感疫苗接种率从2019年的1.57%增加到4.16%,全国仅4个省份接种率大于10%。
◎ 受接种便利性、公众认知度、政策推动力等因素影响,中国成人(尤其是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一直不高。/ 图:123rf
中国疾控中心(CDC)免疫规划中心助理研究员张肇南表示,不论出于什么考量,中老年人群拒绝接种疫苗的几率要比其它人群高。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免疫功能发生变化后容易出现免疫衰老,这也是中老年人易患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也是拒绝疫苗的好借口,而且年龄越大决绝接种的成功率越高,因为高龄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老年人一般都会有心脏病、糖尿病之类的基础病或者是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手术,他们担心疫苗的不良反应,我们思想工作也做了,人家就是不打,本着自愿接种的原则,我们也不能强求。” 陈文敏说道。
为何出现“疫苗犹豫”?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朱志伟在接受39深呼吸采访时表示,当前我们各地的儿童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反观成人疫苗接种的现状却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朱志伟认为,我国成年人疫苗接种情况一直不理想,一部分原因在于民众甚至是医护人员对疫苗犹豫不决的态度,尤其是老年人当中较为显著。更重要的原因则可能是他们难以知晓接种什么疫苗、何时何地接种疫苗、以及疫苗的费用昂贵。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接种管理指导部王雯举例,在现实中,老年人群合并基础疾病时,禁忌证评估复杂化,医务人员接种态度便趋于保守。
尽管许多老年人随时都有出现疾病进展的风险,但在巧合的时间点下,人们总把一切归结于疫苗。
耦合反应,是指一个人初在疾病发作的潜伏期或前期,但恰好在此期间接种了疫苗,接种后受种者发病,但疾病的发作与疫苗无关。
这种巧合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几率尤其高,因为这个人群本身的特征便是脑梗、中风、癌症等疾病高发,因此不论接种疫苗落入哪个时间点,都会有一大批老人在这个时间点发病。
◎ 2024年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过一次流感疫苗接种调查。有4成调查者表示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 图: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雯表示,大多数成年人会知道要接种破伤风和流感疫苗。不过现在,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会被敦促接种带状疱疹疫苗、肺炎球菌疫苗,还有新型的RSV疫苗,但大家对于这部分疫苗的知识了解的很少,去到医院医生不会主动告知。即便了解后,到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寻求帮助,也可能面临供应规划不足、服务可及性受限等问题。
王雯说,“大多数人都处于两个极端之间——对疫苗接种持开放态度,但又不太积极主动,如果有阻碍,例如接种过程太麻烦或成本过高,他们往往选择放弃。”
公众对疫苗的信任度也很关键。中国疾控中心曾参与一项研究,在四川、河南抽样选取9673人调查发现,拒绝接种流感疫苗的调查对象占45.3%,有4381人,排名前三的理由为“担心疫苗质量和安全性”(32.8%)、“对流感疫苗不太了解”(26.5%)和“接种疫苗不能降低得疫苗的可能”(17.8%)。
谁来为疫苗买单?
疫苗分公民免费、强制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和自费、自愿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两类。国内目前有14种疫苗被纳入免疫规划,包括广为人知的乙肝疫苗;常见的非免疫规划疫苗共计30余种,如颇受社会关注的HPV疫苗。
近年来,将部分非免疫规划疫苗应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呼声越来越高。
因为在2008年之后,国家免疫规划未再增加过新的疫苗。国际上优先推荐的一些疫苗仍在等待纳入中国的国家免疫规划。不少重点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PCV)、轮状病毒疫苗(RV)、HPV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均为WHO建议所有成员国纳入免疫规划的常规疫苗,在成员国中纳入免疫规划的国家比例分别达到82.5%、59.8%、66.5%、99.0%,但在中国免疫规划中长久缺席。
作为疾病预防的第一道防线,让更多人愿意接种疫苗,将“新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迫在眉睫。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递交了一份关于推动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的建议。他在建议中呼吁,将60岁及以上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给予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更多政策支持。
◎ 各国免疫规划项目。/ 图:39深呼吸
据39深呼吸了解,财政经费不足一直被视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主要阻力。 2022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采购总成本仅3.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2亿元),仅占中国卫生总支出的0.03%。埋下的直接隐患是导致医疗资源非必要消耗,一些疫苗可有效预防的疾病仍在持续危害人群健康和生命。
在2024年全国疫苗与健康大会分论坛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四类WHO推荐但没有被中国纳入免疫规划的疫苗相关疾病治疗费用总量为1736.56亿元,消耗了近5%的治疗资源,相当于0.2%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为例,中国是第一个除美国之外掌握自主研发和生产PCV13疫苗的国家。然而,由于疫苗覆盖率极低,这种细菌感染还在掠夺大量儿童的性命:在中国,每小时就有一名5岁以下儿童因肺炎球菌感染夭折。
当然,近年来,国家为了提高疫苗的接种率,也在积极开展各项措施,例如,多地试点由全科医生在临床诊疗服务过程中开具“疫苗处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山东、浙江、天津、重庆、武汉、广州、深圳推行“疫苗处方”试点。
“疫苗处方”指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健康状况和需要,主动给出疫苗接种建议。目前,国内试点地区开具的疫苗处方多针对中老年人常用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祈福社区卫生服务站副站长王茵梦表示:“通过‘全科医生开具疫苗处方’机制,可以明显看到成人疫苗接种效率的提高。”
其实,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当下,疫苗接种已超越单纯的医学范畴,成为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尺。每一支未接种的疫苗,都是公共卫生体系的潜在漏洞;每一次疫苗犹豫,都在透支社会健康储备。唯有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协同、科技赋能的免疫新生态,才能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毕竟,预防的成本永远低于治疗,而生命的价值永远重于疫苗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