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头涌动的医院,被头痛长期折磨的患者,往往在神经内科、中医科、普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辗转,却遗漏了同样重要的耳鼻喉科。很多人不知道,鼻腔和鼻窦问题也会导致头痛。
头痛这一看似普通的症状,正在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
午饭过后,53岁的邹大叔站起来准备回房间休息,左半边太阳穴突突地跳动着。这种熟悉的疼痛又来了,仿佛有人在他的左边脑袋插入了一把刀子,左侧鼻根部、左眼眶、额头痛得像刀割似火烧一样,每一口呼吸都变得艰难,他跌坐在沙发上。
不到10分钟,邹大叔已经痛得眼睛发红,眼泪直流,抱着头一遍遍撞墙。过了一会儿,他强撑着起身,拿起床头柜上的10包头痛粉(阿咖酚散)兑水吞下去。这已经是最近7天第四次发作了。
头痛的普遍性仅次于感冒,但是头痛常常被忽视或误解,有人当它只是劳累过度的警示,也有人选择默默忍受。医生说,超过半数的头痛患者,没有得到适当的治疗。
邹大叔对39深呼吸表示,他在40年前一次着凉感冒之后,头痛开始如影相随,并在近10年越发严重,这些年辗转多家医院就诊,但一直没能找到病因。
直至来到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简称“广州红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发现,邹大叔头痛的病根竟然出在鼻子上,通过手术治疗才摆脱了头痛。
在4月12日第23个“全国爱鼻日”前夕,广州红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提醒,一些反复发作的头痛可能是鼻子问题造成的,季节交替时也是鼻源性头痛的高发期,且多数鼻源性头痛患者会在受凉、感冒后出现头痛加重。
越来越多的头痛患者,走进耳鼻喉科门诊
在人头涌动的医院,被头痛长期折磨的患者,往往在神经内科、中医科、普内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辗转,却遗漏了同样重要的耳鼻喉科。很多人不知道,鼻腔和鼻窦问题也会导致头痛。
近期,广州红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诊到不少与鼻病相关的头痛患者,有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 不少头痛患者来到耳鼻喉科门诊求助。/ 图:作者摄
头痛这么多年,邹大叔长期靠止痛药度日,头痛粉(阿咖酚散)从1-2包起步到后来服用10包以上才能勉强控制,也打过封闭针,还试过不少偏方、土方。
“我以前靠种花养家,但种花挣的钱都花在了看头痛上面,可还是没看好,反倒越来越严重。”他无奈说到。
邹大叔的头痛发作没有预兆,经常是说来就来,短则疼痛十几分钟,长则持续疼痛24小时。不过,他发现,饮酒会诱发更加剧烈的头痛,痛得吃不下睡不着,没有办法正常生活和工作。
“患者的表情非常痛苦,精神萎靡,连说话都十分费力”,这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曹磊在诊室里见到邹大叔的第一印象。
从其漫长的头痛史、头痛的剧烈程度,以及伴随流泪、结膜充血、鼻塞等症状,曹磊判断邹大叔的头痛并不简单,需要立即住院进一步检查。
“鼻窦CT结果显示病人有明显的鼻中隔左侧的偏曲,而且他的疼痛评估已经超出了常见的鼻源性头痛的程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彩鹏有理由怀疑病人,可能不是单纯的鼻源性头痛这么简单。
通过鼻内镜查探疼痛触发区域,以及丁卡因试验,她一步步验证。“当仪器的探头,触碰到左侧的中鼻甲的内侧,还有嗅裂区域的鼻中隔粘膜,病人立即疼得大叫。”刘彩鹏成功找到了邹大叔头痛的触发点,接着将丁卡因喷洒在这些剧烈疼痛的区域,果然大叔的疼痛秒退,确认邹大叔的头痛是大众比较陌生的鼻睫神经痛。
◎ 鼻内镜检查。/ 图:作者摄
鼻睫神经痛,是由鼻睫神经功能异常或受损引起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属于三叉神经痛的“小众分支”。鼻中隔偏曲是鼻睫神经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其结构异常对神经产生压迫,引发疼痛。鼻窦炎症导致局部肿胀,压迫神经,从而引起疼痛,是鼻睫神经痛的另一可能病因。此外,血管与神经的异常接触,使血管跳动时刺激神经,引发疼痛,是鼻睫神经痛的潜在病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鼻睫神经痛经常与偏头痛、青光眼、丛集性头痛相混淆,很多患者来到耳鼻喉科就诊之前,在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兜兜转转。邹大叔一度被误诊为偏头痛,头痛伴随的鼻塞症状以为只是鼻息肉所致。
“两者其实有较大的区别,偏头痛通常伴随恶心、怕光等症状,而鼻睫神经痛主要表现为单侧眼睛、鼻根和额头的剧痛。”刘彩鹏提醒,反复头痛发作的患者,如果伴有单侧脸疼、眼睛红、泪汪汪这些症状,一定要找耳鼻喉科医生查鼻子。
鼻源性头痛日益增多,连医生都吃惊
27岁广州小伙阿曾,长期患有敏性鼻炎,但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头痛与鼻子有关系。他表示,六年前开始出现右侧前额部疼痛,伴有右侧的鼻塞,“每年大概发作一两次,但痛个半天,睡一觉第二天就没事了。”
然而,从今年2月份开始,阿曾的头痛突然恶化了,右边额头包括眼眶位置剧烈疼痛,每天早上起床之后都痛,疼痛持续到下午两三点才有所缓解。
“我在其他医院去过神经外科、心血管科看过,有医生说是丛集性头痛,但是没有做检查,我觉得不靠谱。”阿曾在朋友建议下来到广州红会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
“医生很厉害,一眼就看出我有鼻窦炎,认为头痛与鼻窦有关。然后做了鼻内镜检查、鼻窦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右侧前额部位有积液,还有水肿。”从医生口中,阿曾第一次听到“鼻源性头痛”这个病。
◎ 阿曾的检查结果提示,右侧前额部额窦有明显的炎症。/ 图:医生供图
同样被诊断为鼻源性头痛的,还有57岁的雷大叔,他也是感冒后开始出现头痛。他说,比头痛更磨人的是,右边鼻腔总感觉闷闷胀胀的,是一种无法描述的难受,连嗅觉也莫名消失了,仅靠左边一个鼻孔呼吸,“我都快忘记正常喘气的感觉了。”
“鼻源性头痛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这几年病人明显增多。” 广州红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艾毛毛介绍,鼻源性头痛是因鼻腔或鼻窦病变引起,占慢性头痛的10%-15%。诸如鼻中隔偏曲,鼻窦炎(急性、慢性、气压创伤性),鼻腔或鼻窦肿瘤,急、慢性鼻炎以及过敏性鼻炎,还有鼻源性颅内并发症都可以引起鼻源性头痛。现在季节交替,鼻炎鼻窦炎高发,也成为鼻源性头痛的高发期。
目前已知头痛的病因有很多,到底是不是鼻源性头痛?艾毛毛表示,患者可以通过自查发现。
首先一定是伴有伴鼻部症状,比如鼻塞、流脓涕、嗅觉变化等表现。其次,头痛有时间的规律,由于分泌物蓄积导致压力变化,一般在晨起或下午加重。第三,头痛的具体部位,多位于前额、眼眶周围或面颊等钝痛或胀痛。此外,头痛随着体位变化而变化,在弯腰、低头时疼痛加剧,在休息、滴药后,头痛可减轻或缓解。
头痛消失,呼吸畅快,病人说“感觉真好”
4月8日,邹大叔、阿曾、雷大叔一起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了自己的头痛及就医经历。他们非常庆幸自己找到了头痛的原因,建议反复头痛的病友到耳鼻喉科就诊,排查是否有鼻部异常。
三人先后在广州红会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目前复查情况良好。
◎ 三位病人来医院复查。/ 图:作者摄
对于鼻睫神经痛,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曹磊表示,药物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可以缓解疼痛,但治标不治本,复发率高达80%。打封闭针,往痛点打一针麻药+激素,适合“救急”。相较之下,手术治疗方式不仅起效快,而且治疗彻底,90%患者术后疼痛消失,堪称“快准狠”。
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矫正偏曲鼻中隔,射频消融去除鼻睫神经末梢,为邹大叔切除“疼痛开关”。十分神奇的是,折磨邹大叔多年的剧烈头痛,在手术当天下午就已经完全消失了,邹大叔感到不可思议。
对付鼻源性头痛,急性期可以使用抗生素,配合鼻用激素喷雾抗炎,辅以黏液促排剂改善症状。艾毛毛称,针对使用药物治疗12周症状没有改善的患者,考虑进行鼻窦开放术,清除感染灶,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雷大叔对医生充分信任,欣然接受了手术治疗。“当晚做完手术,我醒来第一时间就跑到楼下,去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很舒服,那种感觉真的太好了!”他激动不已,在现场对医生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三位医生表示,鼻痛、头痛应当早检查,及时发现鼻腔内异常结构,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面对鼻相关头痛患者日益增多,建议大家从日常护鼻开始预防头痛,减少头痛的发生。
1、盐水洗鼻:每日1-2次用盐水洗鼻,清除过敏原保持鼻腔清洁,温和不刺激。
2、避免鼻部伤害:避免用力擤鼻、挖鼻,减少黏膜损伤风险,保持鼻腔健康。
3、增强身体免疫力:定期运动,保持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引发鼻窦炎。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刺激,保持室内湿度。
请关注鼻腔异常情况,及时排查头痛根源,科学护鼻,拒绝“自我诊断”和“土方治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除专家外均为化名)
通讯员|胡颖仪 孙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