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医药关税风暴:当125%关税撞向千亿医疗市场

原创:王慧明39健康网2025-04-16 09:14:39

中美关税的战火最终还是蔓延到了医药行业上,在达摩克里斯之剑落下后,国内患者们更关心的是,哪些药物将受影响?进口医疗器械、耗材收费是否会升高?

本文首发于39深呼吸公众号(shenhuxi39)

关税+125%,最终落定。

北京时间4月12日,从这一天开始,所有报关进入中国的美国商品都将涵盖在内,美国医疗产品自然无法豁免。

而就在4天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宣布,一直未涉及的药品关税,也将面临单独征收。

中美关税的战火最终还是蔓延到了医药行业上,在达摩克里斯之剑落下后,国内患者们更关心的是,哪些药物将受影响?进口医疗器械、耗材收费是否会升高?

39深呼吸致电不少国内医药公司,目前多数受访公司称“影响不大”。有上市公司内部人士表示,在出口上,原料药和仿制药在药品关税落地之后会受影响,相关产品会提价保障毛利率。而对于创新药而言,出口额本身较少,多数采用license-in/out(许可授权)的方式,属于技术出海,不受关税变化影响。

而在进口方面,原产地在美国的进口原研药并不多,且国内早已有仿制药替代,更大的影响在于进口的医疗器材和检测试剂。广州某三甲医院的设备科主任告诉39深呼吸,目前不少医院的高端医疗设备(比如MRI、CT等)来自于美国厂商,未来医院的采购成本可能会激增,不排除部分设备维修配件或面临断供风险。

关税风暴下,140款美国进口药将受影响?

事实上,从2月初特朗普签署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的行政令,到3月4日,美国对包括原料药等在内的中国商品累计加征20%的关税,已经为药品纳入两国关税大战提前埋下了伏笔。

4月12日,我国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根据之前特朗普签署的“对等关税”行政令,本以为能暂时逃过一劫的医药行业被彻底拉入风暴中。

中国庞大的西药及西药原料出口市场,或许将首当其冲。

根据2024年中国医药产品进出口数据来看,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药品出口国,原料药是中国出口最主要的产品。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24年1079.64亿美元医药出口中,西药类占比近一半,其中原料药占到西药类的80%。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主要药品近30%原料来自中国。

然而,现在这超500亿美元的出口市场,正面临高关税的冲击。

主要包括: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原料上。

国内头部原料药企业华海药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若关税提高,要保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只能从“工艺等方面去找补”,有可能要转移生产基地。此外,公司正在积极进行全球化市场扩展,不能只依靠美国市场。

这代表了目前多数原料厂商的思路,翰宇药业表示,公司目前一直计划开拓欧洲或东南亚市场,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原料药之外,另一大关注点无疑在近年来有“出海”大趋势的创新药上,而实际上,这部分药企反而显得更加平静。

据39深呼吸了解,目前我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的创新药数量在10款左右,所占市场份额并不高。更主要的是,国产创新药出海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对外授权产品管线权益(如海外临床开发、商业化权益)获得“知识产权使用费”,此类交易暂时不会受到关税加征的冲击。

而对于国内患者而言,更关心的是会影响药品进口吗?

诚然,美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进口药品来源地,但肯定不是唯一一个。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海关数据统计,我国 2024 年医药产品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含英国)、美国、东盟,贸易总额分别为 716.4 亿美元、341 亿美元、168 亿美元。

据米内数据,跨国药企中在国内城市公立医院销售的前20名产品中,有6个产品(人血白蛋白3款、曲多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达格列净片)生产厂商所在地位于美国境内。

据Insight数据库统计,目前在美国生产并进口到中国的药品有140个。从药物类别来看,化药最多,有108个其中包括很多明星药,例如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片、强生的伊布替尼胶囊、礼来的替尔泊肽注射液等等。

39深呼吸查阅发现,其中不少药物已经在我国出现了仿制药或可替代药。例如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片,2024年底,宣泰医药的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为该品种首家获批的仿制药。“目前公立医院中,九成药物都是集采仿制药,不存在关税增加后会价格上涨或缺药的情况。”广州某三甲医院心内科医生说。

而且,即使在目前关税下,美国药也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关税只增加了采购成本,但其实原研药的生产成本并不高,关键在于厂商愿意让利多少而已。此外,部分美国企业已经在中国建厂本土化生产。


目前美国生产并进口到中国的药品有140个,涉及规格300多个,其中有42款独家原研品种。/ 图:39深呼吸

医院医疗器械成本或会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关税大棒挥动后,波及最深的将是医疗器械产业。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一直是中国医疗器械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出口产品类别方面,集中于五大领域:医院诊断与治疗类、一次性耗材类、保健康复用品、医用敷料类和口腔设备与材料类。

其中,医疗耗材是出口的重要品类,像注射器与针头、手套、口罩等,凭借性价比优势,在美国市场占据较大份额。

2025年4月5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关于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严正声明,表示美国 “对等关税”,绝大部分医用耗材、敷料、医疗设备及其零部件、康复用品等产品均受影响,特别是部分产品叠加美国政府过往无理加税措施,关税已达极高水平。

“本来低值医用耗材利润就薄,关税增加后,肯定会有影响。”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对于医药耗材企业来说,要么实现本土化,要么做好逐渐淡化美国市场的准备。医药耗材企业稳健医疗面对加税政策后就表示, “公司选择加快美洲市场的本土化进程,降低此类政策风险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国从美国进口医疗器械2024年达到85.24亿美元。主要为影像设备、体外诊断(IVD)仪器和植入式医疗器械等高端医疗器械产品。

加税后是否体现、多大程度上体现在最终的进口药械价格上,还得看各大美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但成本升高是肯定的。例如,美国进口的高端医疗设备如CT、MRI等,可能因关税上升而导致采购与维护成本增加,对长期依赖进口设备的三级医院而言,未来或将面临更大财务压力。


美国企业在电生理、主动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眼科耗材、吻合器/超声刀在中国市场份额高。/ 图:123rf

中国企业加速国产替代

不可否认,医药行业的竞争环境正在这场关税风波中加速改变。

过去十几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让此次关税壁垒危机成为国内医药企业“弯道超车”的机遇。

这也是我国比美国更“决绝”地宣布包括医药医疗领域在内的“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增加关税的底气所在。

不少行业人士表示,尤其是在国家开放仿制药的政策下,国内的对于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证实与原研药疗效相当。相关专家预计,未来,国内药企相对于国外药企的竞争优势正在仿制药领域,国内药企未来仍然会以仿制药为主要发展方向。

4月7日,国家药监局最新发布《关于境外已上市药品获批前商业规模批次产品进口有关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公告”),提出允许符合条件的进口药品(原研药、列入国家短缺清单的仿制药、治疗罕见病的特殊仿制药等品类)在尚未获得国内上市批准前,即可按商业批次规模进行进口和储备。

其中特意指出,对于首个在中国获批上市的进口原研药,可免于提交境外药监机构出具的上市证明,被认为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药企将中国作为第一医药市场。


 按照新的《征求意见稿》,允许符合要求的境外已上市药提前进口并仓储药品,意味着这些药品从获批到真正走上临床,将会大大缩短时间。/ 图: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同时受招采推迟,以及集采、DRG双重压制,高端医疗器械过去一直被国外垄断,现在国产替代的引擎又重新发动。

2021年,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内部文件《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要求政府采购的诸多产品须达到一定国产比例,其中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

至2024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1170个二级产品类别下,产品注册国产化率(国产产品注册国产化率超过75%)达67.01%。

在宣布关税反制措施后,直接给国产医疗器械直接带来需求市场,用此次机会在新增和存量需求中提高市场渗透率。

当然,关税的突变和监管新政的落地,到目前也不过短短几天,影响尚在发酵之中,未来如何,行业人士表示,“让子弹先飞一会。”

39深呼吸

扫一扫关注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