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的钱晓邱,是溧水县一名恶性淋巴瘤患者。去年3月,他在县医院查出淋巴瘤晚期,医生建议他手术治疗。他在医生那里仔细打听了一番,还是回家了:手术费初期至少要准备三四万元,虽然有一部分可以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掉,但自己至少还得花两万多元,这实在是一笔拿不出的费用。
但钱晓邱后来找到了自己的路子。镇上卫生院院长告诉他,可以喊南京的专家来给他做手术,费用总共只要七八千元。
他心动了,回家到几个亲戚那里凑了一下手术费,就在镇上的卫生院接受了手术。让他满意的是,这次还真是南京的专家来给他主刀的。
上周五,钱晓邱第三次来南京复查时,在专家的推荐下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以前一直以为要找南京专家做手术就必须到南京来,这次想不到在家门口就把手术做了,还省了很多钱。”
他有一个亲戚不久前查出肺癌,他现身说法,推荐亲戚去镇上的卫生院找南京专家手术,“这样划算,我们要是来南京手术,手术费、住院费高很多不说,还有来回的交通费,家人在南京的住宿费,都是开支。所以,我们老百姓当然希望国家鼓励大城市医生多下乡。”
有钱晓邱一样想法的患者不在少数。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新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3.5%的被调查者对“医生院外行医合法化”表示支持。
而在我市郊区某家医院,记者了解到,由于技术缺乏,该院一年请外地专家来手术的达到100多人次,大多数都是医院和患者沟通后,患者自愿接受“走穴”医生的手术。这样的一台手术,费用一般要比三甲大医院至少便宜一半以上。
该院负责人说:“为什么现在患者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如果今后国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等于让这些优质资源公开分流。这不仅对患者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患者有利,也带动了我们这些中小医疗机构的发展。”
对“多点执业”最支持的还是直接受益的医生群体
“医生‘走穴’是个老话题,虽然在法律上说是违法,但是既然这么多年一直顽强存在,就说明它有存在的道理。现在说的‘多点执业’,其实就是将多年来行业内大家只做不说的‘走穴’行为拿到台面上讨论,并进行规范。我觉得这是对‘走穴’行为某些正面意义的一种思考,也是为医生‘松绑’,有利于提高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的职业自豪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挥。”
市第一医院脑外科主任李英斌的这一观点,基本上代表了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医生的看法。
鼓楼医院心内科主任徐标则进一步认为,在欧美许多国家,医生是自由职业者,今天在这家医院上专家门诊,明天到那家医院手术,是很正常的现象。比如英国的心脏科专家,一般都在四五家医院执业。“新医改方案提出探索医生多点执业,可以说是与国际接轨”。
称“忧”的:损害大医院公益性质
虽然对医生“走穴”行为平时多是“睁一眼闭一眼”,但一旦要让“走穴”阳光化操作了,众多公立大医院的院长们却直摇头。
市第一医院院长潘淮宁坦承,就目前国内的医疗体制来看,他并不认为“多点执业”能真正给患者、社会带来多少好处,“它可能会损害公立大医院的公益性质”。
潘淮宁说:“在我们国家,现在医生都是‘单位人’,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到医疗责任险等等,都是医院一手承担。还有更重要的学科建设、技术人才培养等,公立大医院都花费了巨大代价。现在让公立大医院把辛辛苦苦培养的拔尖人才,拿出去分享,怎么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他分析,允许医师多点注册、“多点执业”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是医院对医生的束缚力大大削弱。医院不是一个可以严格执行8小时工作制的地方,一旦同意医师“多点执业”,医生就不能随叫随到,一旦医院有病人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医生时怎么办?
其次,医生的服务质量可能会受影响。医生这个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他所面对的是人的生命,因此对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要求特别高。允许“多点执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医生的精力,影响服务质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