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金压力的愿意合作,它们希望有延后很多的药款结算时间,来保证医院资金周转;
—医院风气乱、团队不思进取的,也想把药房交给第三方,斩断回扣,同时实现从药房营销到医院营销的突破;
—医院在市场竞争中,想占据一席之地、做得更大的,更愿意合作。
2008年,东骏医院药房托管这一块年营业额8000万,托管的医院药房的利润率基本与东骏的社会零售大药房利润率相当。虽然与医院合作的过程中,需要让一部分利给医院。不过,好处也显而易见,医院的药房是现成的,免除了房租成本,并且,相比社会零售药店,医院有现成的门诊病人资源。最后,因为医院的用药量比较大,东骏还加强了与厂商谈判过程中的议价能力。
现在,东骏甚至还打算和五华保健医院一起建立一个“慢病吧”,“那些老人,也没什么事。让他们在那里坐坐,听听科教片,增长些保健意识,舒舒服服的。”余涛认为,现在东骏托管药房已经不是药房营销的概念,而是医院营销的概念。
合作的医院多了之后,余涛还从公司拿出经费,将这些医院的专家,外科领域的、心血管领域的……相互协调,促进专家流动,这个做法倒是提前暗合了新医改“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余涛还打算再找一些医院管理方面的专家。因为“一些基层医院,在管理上太落后,有时院长的观点也很落后,必须提升”。
一石激起死水。东骏在云南的竞争对手,鸿翔药业、健之佳等一些经营社会药房的零售企业也先后加入了云南的医院药房托管中来。2002年底,五华保健医院药房托管之初,云南医院药品顺加价率大概还在20%左右,到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普降为10%。
当然,对于东骏和五华保健医院乃至病人们都皆大欢喜的事,并没有受到所有医护人员和所有医院的欢迎。就在已经实行药房托管6年多的五华保健医院,一位主任医生看着记者,大着嗓门说,“你不要和我说药房托管的事,我是主任医生,一个专家门诊号才7块钱!”
作为公立医院的医生,其阳光收入不高,开大处方拿回扣,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谁动了他们的奶酪,当然是要抵制的。在临床药师论坛上,谈及云南的医药分离、药房托管,更有网络留言称,“我们这边实行托管,医生少了中间的灰色收入,收入大受影响,能走的都想办法走了……”
占尽医疗资源优势的三甲医院,依然拒绝把“药房”交出来。在云南省卫生厅启动药房托管改革试点前,尽管做药房托管市场6年,不时有一、二级医院的院长找余涛,要求东骏去托管他们的药房,但是三甲医院从来没有。东骏刚刚托管的惟一一家三级乙等医院,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那是医院应了政府的要求。
新医改的未定之天
也不是所有涉水医院药房托管的企业,都如东骏那么乐观、进取。
云南鸿翔集团托管了省内近40家医院的药房,2008年药房托管营业额5000万。然而,鸿翔集团常务副总裁赵飚告诉《中国企业家》记者,“公司对于托管医院药房持谨慎发展的态度。”他们也不乐意凑省卫生厅药房托管改革试点的热闹。原因,那些经费不足的医院拖欠款项太厉害,他们甚至不得不将5家药房被托管的医院告上法庭。
“省二院、市二院的药房,也要托管出去。这些大医院其实是消极对待的。男婚女嫁,总得双方愿意。如果有一方是被政府压着、硬着头皮去做这件事情,效果估计也不会很好。
“其它医药公司还停留在这单生意能赚多少钱,值不值得做,这些东西其实早有答案。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在政策和市场之间找结合点。我们找到了,就会花大力气去做它。我们不是在做生意,而是做事业。”余涛说。不过,他也感慨,“和我们合作的医院都偏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