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代表
第二题:网络轻问诊,有没有前途?
反方观点:没有
阴亿青:什么是轻问诊,怎样才是重问诊。所以,在这种语境下谈论是讨巧。原来,很多人在医院问诊需要花很多时间,移动客户端很自由,但到底有多少时间去付出,我认为是一个市场在抢另一个市场的价值。
李天天:轻问诊有没有风险,我的答案是有。医学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医疗的核心原则就是患者安全,轻问诊,包括移动医疗,互联网医疗,面对患者安全的沉重话题,便利性、省钱、省时间永远都是次要的。值得关注的是,轻问诊能不能带给患者安全。目前来看,技术层面非常难以实现。但取决于我们医疗技术的进步,还有行医模式的改变。
余可谊:轻问诊的概念,我认为是春雨张锐创始人,为了规避一些法律的问题,推出来的。个人认为,春雨医生的问题偏向于全科医生,好大夫偏向于专科医生。医生投入的精力比较大,轻问诊有一定的意义,但要形成一定的市场还较困难。希望,在我国全科医生中,能变成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及创造网络医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结:轻问诊是咨询的一种表现形式,跟现实情况中的问诊,有显著的区别。从国家的政策来说,互联网非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是不允许进行真正地诊疗行为。我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健康咨询、诊前咨询等,怎样去规避风险,为患者的安全寻更多的保障。
正方观点:有
刘谦:刚对方辩友提到了轻问诊的问题和局限,特别是李天天先生提的,省钱,便利较次要。但是在中国,大家都知道医保费用的负担,还有很多人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医疗服务。所以,互联网轻问诊有必要。
顾斌:对于轻问诊的风险,其实在医生面诊过程中,也存在。门诊问诊效率较低,轻问诊,当然必须是医生才有资格开展,需要管理。这是符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的概念,可以为政府分忧。
冯南海:我感觉讨论这个话题还是回到问题的本质,医疗的目的是什么?给出诊断,药物治疗,通过系统的方式给患者的教育,咨询。对于很多慢病,除了诊断以外,更多地是需要教育,切实地帮助病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咨询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在这个方面,做出一些创新,它本身是可以帮助我们来颠覆的。所以,像类似于这种轻问诊,对患者都是有帮助的。
总结:在大都市,还有偏远农村,互联网+医疗是很有前途的。针对李天天先生的三个问题,创新,颠覆有两个要点,开辟新的市场,达到这个方式目的,为了健康,应该有一个更便捷的方式,新的市场,轻问诊就是如此。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不育、咳喘、哮证。对不孕不育、肺心病、急慢性前列腺炎、男女更年期综合征,胃肠疾病,眩晕等疑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开设中医肾病专科 ,主要使用中医辩证施治方法治疗各类泌尿系疾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以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疾患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并擅长治疗中风、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慢支炎、胃脘痛,抑郁证等内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