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毒豇豆”事件背后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剖析。
他表示,除了这次“毒豇豆”事件,前不久我们的市场上还发生了毒奶粉问题。此外,有些食品被销售到国外后,检测出含铅量或者其他指标超标,这甚至“影响了国家的形象”。钟南山担心,这样的事情以后恐怕还会出现。
钟南山认为,这类食品安全问题首先拷问的是人的素质和道德,因为“毒豇豆”事件的发生,是农民使用本来不许使用的“水胺硫磷”来杀虫。
此外,在这名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广东代表看来,更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国家对食品安全存在着“多头管理”的弊病。
以豇豆为例,钟南山细数了一件食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诸多管理部门。
首先,豇豆作为农产品,其生产归农业部门管理,也就是说,农业部门一开始就应该监控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使用有害物。
其次,豇豆进入销售市场后,成为食品,又受质检部门管辖。但钟南山觉得,“质检部门很难对各种可能的毒品都进行检测”。
而在豇豆的销售过程中,会不会有人添加东西,这是工商部门的管辖范围;等到要出口了,则又轮到检疫局出场。“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钟南山觉得,这是食品安全出问题的重要原因。
钟南山表示,在美国等国家,上述所有流程都归一个部门管理,权力和责任都很明确,管理甚至从产品的最上游就开始了,而且一路监测下来。因此,他觉得,解决类似“毒豇豆”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改革体制。
不过,钟南山觉得,“多头管理往往涉及部门利益”,要想彻底解决,“关键要看政府能不能下决心进行整顿”。
喜欢吃煮豇豆的钟南山注意到,广东市场上也出现了来自海南的“毒豇豆”。不过他并不担心,“‘毒豇豆’一旦被发现,政府就会非常重视,我相信它很快能被控制。”钟南山告诉记者,“起码在短时间内我会很放心,至于过一段时间后能不能放心,我就不知道了。”
其他热点新闻链接:
(实习编辑:陈孟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2003年研究生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医师,毕业后长期从事急诊科工作,擅长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病、冠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糖尿病酸中毒、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治。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区级课题一项,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