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一周内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而在10天前,这一数字仅为478例,以高达5倍的速度传播,立即引发民众焦虑。
一种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的病毒正在广东地区蔓延,它被称为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7月27日,广东省疾控局发布通告:2025年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一周内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而在10天前,这一数字仅为478例,以高达5倍的速度传播,立即引发民众焦虑。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表示,该病毒主要集中在佛山地区,其次,广州、中山等地也有相关病例。主要会引起发热、皮疹以及关节疼痛的症状,已经使一些医院挤满了年幼的儿童和老年人。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药物可以治愈,面对该病毒最好的方式是预防。广东省疾控局表示,预防的主要方式是避免蚊虫叮咬,一旦感染,最好进行防蚊隔离措施,避免蚊子再次叮咬后传播给他人。
已有119个国家出现病例,550万人面临感染
这一次基孔肯雅病毒来势汹汹。
7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已在全球多地扩散,目前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直接暴露于感染风险中
不同于之前未知的新冠病毒,基孔肯雅病毒早在1952年就在非洲被科研人员发现,它通过白纹伊蚊或埃及伊蚊传播,引起一种叫基孔肯雅热的急性传染病,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报告过,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
2005年,基孔肯雅病毒就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50万人感染。39深呼吸查阅资料后发现,如今这场疫情不仅重现了20年前印度洋地区的灾难场景,更因全球化加速和气候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据悉,最开始爆出疫情的也是印度洋地区的留尼汪岛、马约特和毛里求斯,今年初就出现感染潮了。
目前属于法国海外省的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约30万人)感染病毒,医疗系统濒临崩溃。患者描述 “关节痛如刀割,高烧持续一周不退”,许多人因疼痛无法站立,被迫卧床数周。
随后,病毒就一路蔓延至马达加斯加、索马里、肯尼亚和印度,并迅速向欧洲蔓延。5月1日以来,法国就出现了约800例输入性病例,其中12例为本地感染。
意大利本月也出现2例本地病例,这是疫情首次在该国境内出现传播。
与此同时,美洲与太平洋岛国同样告急。据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截至7月中旬,美国已报告24例感染,太平洋岛国库克群岛、萨摩亚、汤加、法属波利尼西亚、斐济的病例也在持续上升。
我国在7月8首次在广东佛山监测到首例基孔肯雅热后,已累计出现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自2025年以来,截至6月初,全球14个国家或地区共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超22万例,其中造成约80例死亡。
病毒威胁被低估,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与大家熟知的登革热一样,基孔肯雅热有着相似的传播路径和流行规律。
“两种病毒都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不会通过人与人接触、唾液等方式直接传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林炳亮告诉39深呼吸,但它不同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
林炳亮表示,目前基孔肯雅病毒引发的基孔肯雅热,主要包括发热、皮疹和关节疼痛三大症状:
1.发热:一般会持续1-7天,伴有寒战、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疼痛、恶心、呕吐等。
2.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5天,半数以上病例在躯干、四肢伸侧、手掌和足底出现红色斑丘疹,数天后消退,可伴脱屑。
3.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远端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1-3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
◎ 发热、皮疹以及关节疼痛,是基孔肯雅热的主要症状表现。/ 图:123rf
一位32岁在佛山顺德区乐从镇的企业职员回忆“在办公室被花蚊子叮了一口,第二天就发起高烧,手脚关节痛得握不住笔。” 她的皮疹从脚踝蔓延至躯干,最终在医院确诊。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患者中未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但专家表示不能掉以轻心,基孔肯雅热的可怕之处远超普通蚊媒疾病。患者通常经历 “三天三夜”的急性发作期:体温飙升至 40℃以上,手指、手腕等小关节出现剧烈疼痛,部分人伴随呕吐和意识模糊。
更令人担忧的是,约40%患者会发展为慢性关节病。一位曾经感染病毒的患者描述:“发病两年后,我仍无法正常撒网,连系鞋带都要妻子帮忙。” 这种长期残疾对贫困地区的劳动力造成毁灭性打击。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专家刘起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意提醒,对于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病患者,感染基孔肯雅热有可能会引发其他疾病,而最麻烦的就是隐性感染者。“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很多人没有症状,成了隐性感染者,大约一周才发病,蚊虫叮咬了隐性病人再叮咬别人,就会传播开了,会造成更多感染。”
广东大批医院已经重新开展核酸检测
不少专家担心,中国既往没有过输入性基孔肯雅热引发大流行的案例,对该病的基础免疫力缺失,因此病毒传播会快于其他流行区域。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表示,虽然以往基孔肯雅病毒主要流行于我国广东、云南、海南省等南部地区,但人也是该病毒的传染源,会帮助病毒的传播。从人到蚊,再传播给人,而现代交通的便捷性可以让疾病出现跳跃性的传播——该病毒可以通过人员来往,将病毒带到新的蚊媒生活区域,进而拓展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区域。
因此,为了避免基孔肯雅病毒在我国进一步扩散,据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介绍,为加快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筛查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治,全市已核增了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项目。
若出现三大症状(关节痛、皮疹和发热)之一且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可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进行检测。
◎ 预防基孔肯雅热,先要避免被蚊虫叮咬。/ 图:123rf
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病毒的特异性抗病毒疗法,也没有预防该病毒感染的疫苗。林炳亮表示,治疗以退热、关节炎止痛、缓解皮疹瘙痒等支持、对症治疗为主,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如果病情需要,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
当出现发热症状时,建议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在未排除登革热之前,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药物,以免因用药不当而加重病情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而在发病后5天内是病毒血症期,需做好隔离防蚊措施,严格使用蚊帐,避免蚊子再次叮咬后传播给他人。
专家特意提醒,“最好的治疗方式是预防”。基孔肯雅热预防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传播。
目前正值暑假期间,不少家庭会选择出外旅行,建议先了解哪些地区正在发生暴发疫情或存在较高的基孔肯雅热感染风险。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确保旅行者不会因隐性感染,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等病原体带入境内。
旅行返回后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症状,请及时就医,并说明旅行时间和地点,以尽快得到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