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群体40%存在焦虑情绪,其中重度焦虑达到6%,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
3月5日,在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维权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北京市12家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关怀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同期发布,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
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平均水平
来自职业、家庭、身体健康等多方面压力,让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报告显示少数人群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医护人员成需要重点关注人群。
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医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我国普通成年人平均水平,焦虑、偏执、抑郁等较为突出,外科急诊科和儿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更不容乐观,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心理健康水平。
上述报告结论在《北京市12家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关怀调查报告》得到细化。
《北京市12家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关怀调查报告》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2018年9月抽取北京12家三甲医院在职临床护士,共填写5074份问卷,实际回收3529份。
通过对问卷分析显示,40%的护士存在焦虑情绪,其中重度焦虑人员占达到6%,不到30%的护士对现有生活和工作感到满意。
重度焦虑人数分布较多的科室为内科、外科、急诊科、手术室、妇产科等,焦虑群体80%为初级护师和主管护师,二者是护士群体的主力。压力源主要是经济收入、身体健康压力以及与同事、患者沟通压力。
《北京市12家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关怀调查报告》建议要缓解护士压力,重视心理疏导,设立关爱护士工作室,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医院、管理者、法律法规三个层面需作出调整。
医院层面: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建立价值体系、信仰体系和团队体系,提高团队认同感,缓解沟通压力。
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有建设性的管理模式。
1、面对身体健康压力,合理排班,合理分配工作量,正视护士短缺的问题。
2、面对经济压力,合理提高护士待遇,适当提高奖励力度。
3、给予护士群体更多关心和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4、加大对初级护师和主管护师的关心力度,提高自我认同感及幸福感。
国家法律法规:落实医疗机构在保证护士人力配置,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升护士薪酬待遇、改善护士工作条件、维护护士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主体责任。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中山六院护理部副主任叶新梅是该院“垦荒者”中的一员,作为医院护理团队的领军人物之一,在病人眼中她100分,在女儿心里她却只有60分。她有太多的故事可供讲述,也有不俗的管理经验和工作履历值得我们学习,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忘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