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在变,顾客消费行为在变——
中国药店迎接“体验营销”时代
2009年,中国零售药店的发展环境从上至下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首先是新医改带来的政策环境的改变,其次是消费者的购药行为的变化。
尽管这两种变化的影响都难以在短期内明显显现,但业内对这些变化的探讨却已经进行了多次……7月15日,在大包会展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七届药店大包会上,“医改新政将如何影响药店”、“消费者未来会有哪些新的需求”之类的问题成为与会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斗转星移
“2009年,中国医药行业的销售和利润维持20%左右的增长大有希望。”在第七届药店大包会论坛上,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说。据他介绍,医药行业5月份的财务报表已经出炉,从财务报表上看比较乐观。
于明德表示,今年增长20%的信心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药品相对刚性的需求决定其消费额会一直上升;第二,就是新医改拉动市场扩容。现在已经出台的五项政策——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传染病免费治疗、列入计划免疫的13种疫苗全部免费、特困人口救助,加在一起,政府的投入体现在药品市场扩容上大概在1600亿~1700亿元之间。
政府投入增加了市场销售总量,但在总量中,药店能得到多少还说不清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投入要保障的对象是‘两民’——农民和居民,这个‘两民市场’,如果你不去争,你就失掉了很大的机会。”于明德说。
新医改不仅带动了药品市场的整体扩容,对于零售药店来说,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药物等相关政策也在深刻影响着零售药店的发展。而除此之外,北京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明超指出,消费者也在潜移默化中有了非常多的变化。
对于这种变化,肖明超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消费者在传染病暴发后提高了健康意识。SARS之后,中国人的健康意识提到新的高度,而此后的禽流感、还有正在全世界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使得消费者对健康越来越关注,消费者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关心。第二,消费者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过去医药企业向消费者传递信息,通常是“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今天消费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掌握更多信息。有句话讲,网络时代一个消费者可以让企业生,也可以让企业死。“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事件,比如躲猫猫事件,比如富家子飙车撞死人事件……我们已经发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成为信息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重视消费者的意见,大众的力量正在改变我们的行业。”第三,消费者主动自学医药知识。在过去两年中,《求医不如求自己》、《不生病的智慧》等书籍的畅销,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