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去年底“冬季攻势”后的医药板块,由于估值高企,即便有新医改概念的支撑,近期还是远远跑输大盘,创投概念能使医药板块再现雄风吗?
当纯粹的概念炒作失灵时,究竟哪几只医药股能够真正从创业板的推出中获益?这当中有诸多问题需要从基本面中寻找答案。
新三板独揽创业板风采?
创业板开闸的消息一出,即有风投人士向媒体透露,部分三板企业已经进入创业板上市准?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bian/4e794.html" target="_blank" class=blue>钙凇?/P>
事实上,在创业板开闸一度明朗化的2007年底至2008年上半年,新三板就已经被视为转板创业板的绿色通道,从而逐步受到各地高新技术园区的重视。在2007年底召开的第19届全国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投融资促进中心一行人专程到会向医药企业介绍新三板(详见本报2008年3月10日资本版《拓殖新三板猜想》)。
中国证券业协会代办股份转让信息披露平台显示,截至今年4月7日,已经有北陆医药、星昊医药、金豪制药、诺思兰德等多家高科技生物医药公司在深交所新三板挂牌。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登陆新三板的医药公司北陆药业已经于去年8月完成增资扩股,并借此引入了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一机构投资者,备战创业板的意图十分明显。
银河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刘彦明向记者表示,依照目前的情况看,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公司直接转创业板的可能性较大:“合理的市场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市场,一家三板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逐步到创业板、主板上市,面向更为广大的投资者。这种机制的好处,一是需要钱的企业能够及时找到钱,二是有助于保护投资者。”
参股创投有望间接受益
虽然创业板IPO办法要到下个月才开始正式实施,一份名为“创业板候选150强名单”的股票池却已经在市场中广为流传,不少策略分析师亦在不断发布相应的报告。
记者注意到,上述候选名单中共有天普生化、高卓药业、一体医疗、皓天生物在内约16家医药类公司被纳入备选,涉及医疗设备、中西制药、生物制品等多个领域。
据悉,该候选名单中的公司主要来自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西安等全国8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不过,上述名单未被官方认可。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张忆东亦在研报中指出,全国50多个高新技术园区中所孵化的部分企业有望成为创业板的首批试点企业,那些主业有安全边界、持有优秀创投公司股权的A股公司有望受益于创业板开闸。不过,由于是间接受益,业绩爆发增长的杠杆效应不明显。
“整体来说,创业板中信息技术公司占比最多,其次便是生物医药类公司。就国内而言,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比较难,风险也比较大,相比之下,从事体检、护理、口腔医疗等医疗服务的公司机会更大。”张忆东如是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
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医药板块中有多家公司参股创投公司。其中,东阿阿胶2008年三季度报显示其持有鸿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上海亚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9%的股权,另参股成都新兴创业投资股份公司10%股份。上海辅仁2007年年报显示其持有上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18%的股权,其2008年半年报显示,已经收到上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54万元红利。另外,云南白药小幅参股红塔创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不过,有分析指出,此类创投概念股,如果其参股的创投公司质地很差,收益很少甚至没有,预计未来从创投公司取得的收益对于业绩的贡献度可以忽略的,投资者应该予以规避。
隐形创投股待细细挖掘
实际上,除了上述参股创投公司的受益股,另一类医药行业的隐形创投股却在相当低调地迎接收获季节的到来:那些长期涉足风险投资或产业投资,或旗下子公司可能分拆上市的医药公司,将有望直接受益创业板。
以复兴医药为例,其围绕医药主业持续进行广泛的股权投资,如花红药业、重庆药友等,将有望在创业板有所斩获,而中国宝安旗下亦存在符合创业板要求、可分离出来单独上市的生物医药公司。此外,双鹭药业在医药领域的投资也有望因其参股的新三板公司北陆药业转板而受益。
与此同时,参股券商尤其是中小券商的医药上市公司亦有望隐性长期受益。自全球金融危机传导至中国以来,券商业绩大面积下滑,参股券商的医药上市公司深受其害。但随着创业板开闸,经纪业务有望逐步复苏。
据本报初步统计,辽宁成大和吉林敖东均持有广发证券27%以上的股权,上实医药的控股公司上实集团则是海通证券最大的股东,此外,人福科技、中国医药、交大昂立分别不同程度地参股天风证券、招商证券和兴业证券。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实际上,投资的项目最终能够实现上市的并不多。参股券商相对参股创投风险较小,但收益也有限。2009年以来,创投板块已经跑赢大盘10%以上。没有业绩支撑的纯题材类创投股涨幅过大,已经积累了较高的风险,现在到了看业绩与基本面的时候。
相关
药企对接创业板——
门槛是个大问题
“如果这个板块搞好了,国内或许也能出现基因泰克、安进这类的公司。创业板的推出对生物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件大事情。”一位研究国内外创业板多年的研究员如是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
在金融危机下,创业板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有分析指出,创业板的开闸,除了将为创投带来机会外,中小型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有望因此获得更多的研发资金,由此产生的合力将助力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升级。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此次“中国特色”的创业板门槛较高,一些优秀的新药研发公司可能被拦在门外。
产业结构:有望因此升级
从目前国内创新型医药公司的发展现状来看,此类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缺钱,而创业板的财富效应,将有效带动风投资本和产业资本投向生物医药行业中的新兴科技公司,从而促进国内医药行业升级。
上述研究员指出,目前国内的医药市场格局是大而不强,即便是龙头企业也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恰恰又必须靠积极研发,研发才是核心竞争力所在。国内医药市场这么大,未来若干年都将是高增长的态势,所以医药行业有条件借力创业板的推出实现产业升级。
记者注意到,除了广为流传的民间版本创业板候选名单,各省市均在积极推动本地高新技术园区内的生物医药类高科技公司冲刺创业板,一些地方还开出了重点辅导对象,大有确保万无一失的阵势。
有专家则向《医药经济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生物医药公司希望登陆创业板的公司非常多。不过,眼下国内的创业板,炒作成分比较多。另外,国内创业板圈钱的味道被渲染过了头。实际上,如何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应该每个公众公司最基本的理念。“世界上最成功的创业板就是纳斯达克,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目的不是圈钱那么简单,而是通过融资展开创新,并让投资者一道分享创新带来的高增长。”
对此,银河证券刘彦明向记者表示,国外创投公司投资新药研发企业,主要是对其新药研发前景的判断,一旦进入临床Ⅰ期,市场就会对公司价值的判断作相应的调整,等到新药被FDA批准了,其公司的股价就会翻一倍甚至两倍。
另外,创业板的公司通常仅有药物研发部门而没有销售网络,有时创业板的公司会将专利新药转让给主板公司。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新药的价值将在既有市值的基础上溢价交易。
“美国的制药业会有很好的发展,正是因为其有着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整个资本市场与医药产业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纳斯达克市场景气那会儿,只要你有好的创新项目,就不愁找不到钱。”刘彦明如是说。
门槛与估值:摸着石头过河
对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来说,能够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一家大公司,最关键的是必须有一个持续的增长能力。以基因泰克为例,其十年前市值可能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却因有着持续的创新能力而不断发展壮大。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研发型生物医药企业往往都是“烧钱型”的,许多很有潜力的生物医药公司其利润有可能是负的。但依照目前证监会推出的创业板IPO方案,等于是卡住了这块潜力公司。
有证券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出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内地创业板的准入门槛高于纳斯达克。故相对而言,现有的方案支持创新力度还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地的创业板是克隆了一个主板市场,这个也是中国特色,所以说这块还得摸着石头过河,走走看。”
与此同时,估值问题也被视为影响创投活跃程度的不确定因素。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内地创业板的估值有望高于主板。但从香港的创业板来看,估值却普遍较低,由于PE都只有5~6倍,市场活跃程度远低于主板。
(实习编辑:肖晓堃)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